■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程

  自去年底开始,深圳多个购物中心纷纷加快开业节奏,试图凭借多元化的业态抢占市场。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尽管部分购物中心挂出了开业牌,但里面实际营业的店铺较少,整个商场的空置率在开业后仍居高不下,成为行业发展隐忧。业内人士指出,消费者一般有从众和追求热闹的心理,购物中心的高空置率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欲望和关注程度,开发商应迅速调整业态以提升开业率。

  餐饮业态最受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深圳新开业了15个购物中心,体量达到145万平方米,今年还将有近30个购物中心开业。世邦魏理仕近日发布的研报显示,仅今年一季度,平安国际金融中心、深业上城、海航城三个购物中心就有29万平方米新增供应入市,创下历史新高。

  从业态来看,餐饮类仍然最受消费者关注和商家青睐。记者观察一些新开业的购物中心发现,高峰期时约有六至七成餐饮店需要排号入店。

  “深圳年轻人较多,加上工作繁忙等原因,他们更倾向于在外用餐,省时省力。”一位正在排队的市民认为,年轻人对于传统饮食口味和互联网风格店铺的偏爱,是吸引他们消费的重要原因。

  “今年一季度,深圳共有290家品牌扩张,其中4成是餐饮业态。”世邦魏理仕华南区顾问及交易服务商业部主管严思慧认为,整体而言,深圳商业的市场活跃度同比是上升的。

  记者了解到,在众多新开业的商场中,首次进入深圳的品牌仍然最受开发商青睐,仅今年第一季度就有9家品牌首次进入深圳。赢商网总裁助理陈勇坚对此表示,深圳商业的一大特色正是在于品牌。“深圳是一个开放和包容性极强的城市,很多品牌都愿意把首店或具有实验性质的新型店铺放到深圳进行培育,这是深圳商业的显著特点。”

  开业率不足或成制约

  新的购物中心在深圳正以雨后春笋一般扩张,但一个现象是,尽管一些购物中心已对外营业,但其中部分品牌、商家的开业进度相对较慢。记者昨日来到福田区一家购物中心发现,该商场今年初正式开业,但多数品牌仍处于围挡装修阶段,每层平均仅有不到一半的店铺开业,空置率较高,人流量也相对偏少。

  记者现场做了随机采访。市民程小姐表示,她曾在该商场刚开业时来过一次,发现除了几个主力店铺开门营业外,多数商家都还没装修好,且商场的交通、地铁配套仍不够完善,因此只是在偶尔办事路过时过来消费,不会专程前来。

  “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开发商应该等到多数商家营业后,或是业态稍微齐全、丰富后再整体开业,这样才能留住更多人群,增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另一位市民张先生说。

  购物中心在商家未开业、配套不齐全的情况下早早营业,目的是否仅仅在于博取关注、抢市场?深圳商业地产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这几个消费者的观点有参考价值,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心态。事实上,消费者更愿意往人多的地方“扎推”,商场开业初期若较长时间都是冷冷清清,对后续的客户拓展、消费群体培育都不利。

  据这位人士介绍,其实开发商此举也是基于多种考虑。“一些购物中心对开业时间极为重视,很多企业还刻意挑选良辰吉日,通常不在乎招商、运营情况如何。同时,部分开发商会考虑到开业后可尽快将负资产转化为资产,这是基于财务报表层面的考量。”

  他进一步分析称,普通消费者可能会着眼于商场开业初期的规模大小、客流多少;但从行业角度而言,通常以开业后的一年为考察期,商场在这一时段的调整力度会较大,开业率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著上升。“另外,不少高档购物中心对进驻商家的品质有严格要求,招到合适的优质品牌入驻也需一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