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书影。《偶遇》书影。

  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文 冯明/图

  一头标志性的短发,依然瘦,鲁豫带着她的新书《偶遇》在28日下午走进中心书城,等待她的是早已经将南区大台阶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读者们。她鞠躬致谢,读者们热烈鼓掌,带着她拼尽47岁的人生经验和故事,鲁豫与大家进行了一场走心对谈。

  活动开始前,鲁豫接受了深圳媒体的群访。为了多回答一些问题,她主动将群访开始的时间提前了15分钟。她给大家的签名,不是大多数明星那样的花式速写签名,而是偏工整的行楷。《鲁豫有约》之外的鲁豫,也很认真。

  

  为所有不妥协的人感到骄傲

  鲁豫原名陈鲁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国际新闻专业,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担任主持人。她主持的《鲁豫有约》深受大众喜爱,被《时代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之一,也让大家记住了那句“说出你的故事”。

  15年前,鲁豫曾出版自传体随笔《心相约》,《偶遇》是鲁豫的第二本书。这本书来源于微信公众号“鲁豫有约”,鲁豫在七百多个日夜,阅读年轻人寄来的信,并通过音频的形式回复给大家。那些音频,变成了这本书的文字。她与大家探讨爱情的甜蜜与疼痛,畅聊那些迷惘与选择,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慰藉着无数读者的孤独。同时,也从多个层面展示了这个时代的爱、忧伤与困惑。鲁豫说:“这本书与其说是劝慰他人,不如说是自我疗愈。从中,我能重温两年里自己的成长和挣扎,为自己也为所有不妥协的人感到骄傲。”

  《偶遇》打破了鲁豫曾经对自己的两个承诺:不再出书和不对别人的生活“指手划脚”。她说,其实作为一个“非专业作家”,只能写自己那点事,可那点事有什么好说的呢?“我过我的生活,你过你的生活,我不喜欢自己的生活被别人指点,也不喜欢去指点别人的生活。”

  时间是一种奇妙的东西,这么多年过去,鲁豫发现观众有时候就是信任你,就是希望从你那里获得答案。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大家,可能对别人是有帮助的。不过,她仍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方案能够帮人解决问题。“其实,哪有什么解决方案,谁的人生不是一堆麻烦?所有麻烦、痛苦,除了死等时间给出答案,哪有其他的办法呢?那些来信不过是絮絮叨叨地说,我的回信也不过是絮絮叨叨的陪伴,相互取暖而已。”

  

  4月将采访阿米尔汗

  2018年1月5号是《鲁豫有约》开播的第17年,鲁豫说,这17年,《鲁豫有约》已经做了3000多期节目,采访了数以万计的嘉宾,光是放母带的架子就很多排。“作为我个人来说,这17年并不是一种所谓的什么坚持,而是我不知道怎么放弃,放弃一件事比坚持一件事要难很多,我不想让别人失望。市场允许,观众允许,广告商允许,我们就做下来了。”

  做节目,什么最重要?鲁豫说,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自己,所谓新闻采访技巧存在吗?可能存在,但并不关键。或许自己恰好在某一刻,碰触到嘉宾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或许自己有十六七年的采访经历,让嘉宾是信任的。其实回答比问要难,人和人面对面,想让对方敞开内心,需要努力,更需要真诚。

  鲁豫称工作之外的自己是很乏味的,所以,她与外界联系的渠道也仅限于微信公众号,博客、微博从未开过。在一个科技无所不能的时代,她更愿意用工匠的方式去做节目,花时间去做,观众就能看见质感。比如做“87版红楼梦”剧组访谈,她的团队曾用了六七十天的时间。

  鲁豫说:“我是个内心有定力的人。做了这么多年电视,凡是我坚持自己的时候,最终都是对的。比如最近正在准备阿米尔汗的采访,团队光前期联系就用了很长时间,前几天我在北京见到他了,约好4月去孟买采访他,很多节目都像这样需要很多时间。很多时候,我也不知道是否值得,我只是想做让自己不后悔不脸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