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联合创始人于信在朋友圈的回应。 截屏图ofo联合创始人于信在朋友圈的回应。 截屏图

  中新经纬客户端6月4日消息,针对ofo资金链紧张、大规模裁员的报道,ofo联合创始人于信在朋友圈回应称,纯属无稽之谈,背后是有人在推动。

  于信表示,文中所指的COO和PRD并未离职。他还称,ofo的海外业务并未解散,以新加坡为例,营收在ofo的海外营收中占比较高。

  日前有媒体报道,6月1日,有消息称ofo由于资金链紧张,总部已经开始大规模裁员,同时高管层变动剧烈,曾任COO的张严琪离职,由他带领的海外事业部业已解散。

  报道称,尽管ofo否认了管理层地震和大规模裁员,但还是从ofo、滴滴在职员工等多个独立信源处,得到了与之完全相反的答案:

  总部大规模裁员属实,人员优化将会快速完成;这次裁员人数是ofo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总部整体裁员比例达到50%,且存在继续扩大范围的可能性;裁员涉及ofo的全部业务条线,包括业务团队与职能部门。其中供应链团队80人,此前的既定裁员比例为47%,而虎嗅上周六(6月2日)得到消息,这个比例已经扩大至60%,也就是说供应链最终只保留32人;管理层剧变。海外市场主管张严琪离职,整个海外部门解散。同时离职的高管还包括负责市场公关业务的高级副总裁南楠与主管杨迅。

  需注意的是,上述报道提到的“杨迅”疑似是将“汛”错写成“迅”了。杨汛本人也发声否认:“没离职,状态良好”,“写错名字是不好的”。

  ofo裁员风波尚未落定,有关其资金链紧张的消息却不时传出。据财新报道,截止2017年12月,ofo账面上可供调配的资金仅剩3.5亿元。

  而为了融资,ofo也开始了“卖身”抵押之路。3月5日,ofo将单车资产作为动产抵押给马云旗下两家公司,以解资金链紧张的燃眉之急。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ofo先是将位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共计约444.76万辆共享自行车抵押给蚂蚁金服旗下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债权数额为5亿元;随后又将浮动数量的共享自行车抵押给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两次动产抵押登记被担保债权数额合计17.66亿元。

  除此之外,据长江商报报道,从自行车厂商方面来看,ofo也削减了单车的采购计划。5月6日,上海凤凰发布的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凤凰自行车有限公司(下称“凤凰自行车”)共向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峡大通”)及其关联公司提供各类自行车产品186.16万辆,实现销售收入6.37亿元。

  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共享单车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必须依靠资本而活。几大巨头争夺下的共享单车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仍就是“强强联合”,即通过合并谋求更多的利润。“面临押金挤兑风波的背景下,两方或多方的合并不仅有助于在生命周期方面得到提升,还能够谋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只要有利润可图,资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合并只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香港《南华早报》称,持续亏损的ofo,需要不断寻找新的资金来源维持运营,直到扭亏为盈。另一方面,中国共享单车行业也面临着各城市政府的政策压力,包括北京、上海和深圳在内的数十个城市已禁止共享单车企业投放更多的自行车,以避免交通拥堵。

  (原题为《ofo回应大规模裁员:无稽之谈 背后有人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