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深圳市政协主办的2019年首场委员议事厅,3月31日下午在深圳中心书城举行。围绕“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携手共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题,政协委员们从产业优势、城市国际化、人才流动等方面,为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建言献策。深圳市政协主席戴北方,副市长王立新,市政协副主席王大平出席活动。

  建议发“湾区卡”方便外籍人士

  委员们围绕大湾区要素流动进行讨论。

  “我们要吸引国际人才到湾区内工作。”深圳市政协委员、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说,目前港澳居民可使用回乡证加港澳身份证自由往来内地,十分便利,但持外国护照的外籍人士要使用护照加中国签证过关,必须走人工通道,而且每次签证最多三年,费用也较贵。洪为民建议粤港澳出入境部门联合签发“湾区卡”,方便个人在大湾区内参与不受薪工作,企业高层、学者可便捷参与学术或与工作有关的交流活动。

  “口岸通关时间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应更利于湾区内城市交流,”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海外归国留学人员协会会长杨鹏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从“看得到的地方”着手,促进人员流动。

  加大对中青年人才的支持

  委员们为深圳人才政策把脉。

  “只要是学IT的,就能在硅谷找到工作,”洪为民指出,人才政策要注意普惠性。洪为民认为,深圳国际化程度跟香港比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国际化人才还略显不足。深圳要对标硅谷,应该在国际化人才培养引入方面下更大功夫。

  “深圳做人才工作就是要重视积累。”深圳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李子刚,作为一个在合肥出生长大的科技工作者,讲述了安徽合肥的故事——在当年国家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合肥将电力供应优先保证给中国科大;1986年后,中国科大的学生宿舍是安徽省淮河以南唯一供应暖气的宿舍;2019年1月,中国科大校长收到学生来信,去火车站买春节回家的火车票不方便,5天以后,铁路系统在科大教学楼安装了取票机。李子刚结合这些故事给深圳提了一个建议:深圳要进一步重视对基础科研机构的建设,进一步加大对中青年人才的支持。

  保护好中小企业创新生态

  委员们为深圳发挥产业优势出谋划策。

  洪为民介绍说,日本做产学研的路径是,企业到大学里把产品需求告诉教授,让教授帮助实现研发,这样的模式在日本和德国占比高,但中国绝大部分情况是教授先研究再搞成果转化。深圳是个特例,深圳的科技发展是以产业带动,这是深圳的强项。深圳要牵头以产学研为主的合作,特别是加强和香港的优势互补,把香港的高等教育资源盘活。洪为民还指出,创新是中小企业的强项,要保护中小企业创新生态,产业发展要避免“独角兽”企业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