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发布

  激情送过往,壮志迎未来。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中华民族摆脱贫困的千年梦想和新中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在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年份,深圳经济特区迎来了40岁生日。

  40年敢闯敢试。“深圳的经验就是敢闯!”回望来路,40年来,深圳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摸着石头过河,奋力杀出一条血路。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深圳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闯关夺隘,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攻坚克难,与时俱进谋求创新驱动发展,引领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40年劈波斩浪。从诞生那一刻起,深圳经济特区就肩负着为改革开放破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路的历史使命,在体制改革中发挥着“试验田”的作用,4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

  40年来,深圳始终沿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道路奋力前行。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取决于人口数量、经济规模、科技实力,更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滋养和支撑。深圳从经济特区建立伊始就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在地方财政收入仅有2亿多元时,就勒紧裤腰带,投入三分之一的资金规划,建设深圳科学馆、博物馆、大剧院等八大文化设施。同时以超前的文化理念,拥抱世界,与接轨国际,吸引无数热血青年从五湖四海汇聚于此,在这里扎根逐梦,在这里诗意成长。曾经被称作“文化沙漠”的边陲墟镇,经过40年华美蝶变,化身为充满实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文化绿洲”。

  40年前,宝安县只有一台钢琴、一间剧院、一支宣传队。现在,深圳拥有7座超级书城、600多家公共图书馆、在全国最早实现“每1.5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的目标,一年有16万场公益文艺活动在全市各地开展。如今的深圳,是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是“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从2003年在全国率先确立“文化立市”战略,确定文化在发展战略全局中的突出位置,再到2012年树立“文化强市”目标、2015年发布并实施《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深圳始终把文化发展作为最重要的战略任务之一,努力当好文化改革发展的领头羊,寻找更可持续发展动力,使文化成为城市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这座充满活力的青春之城,有深圳速度、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等深圳气象;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来了就是深圳人”等深圳观念;有“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文博会、举办了20年的读书月,以及“创意十二月”、来深青工文体节、市民文化节等越来越丰富的文化品牌;有在全国首发的“城市文化菜单”,让市民尽享“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文化生活;有“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深圳设计周等国际范儿的文化活动……这些直指人心的文化力量,让深圳有民胞物与的大爱和温度,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

  走过40年风雨,新时代再谱华章。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历史和时代再一次聚焦深圳。站在文化前沿的深圳,瞄准“城市文明典范”,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打造“文化创新发展2020”的升级版,全面开工建设“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持续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建设国内外闻名的“关爱之城”“志愿者之城”,丰富推广“城市文化菜单”,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的“先行示范标准”等一系列具体举措,掀起又一次文化建设高潮,吹响了文化创新发展再开新局的号角。

  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深圳,再度鼓起奋进的风帆,在迈向全球标杆城市征程上,抓住“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朝着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