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连城空间布局规划示意图。山海连城空间布局规划示意图。
从竹子林山海连廊眺望城市美景。从竹子林山海连廊眺望城市美景。
梅林山观景点示意图。梅林山观景点示意图。

  深圳商报记者 苑伟斌

  通讯员 张婷婷 王芳

  深圳海陆交汇,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接珠江口和伶仃洋,海岸线总长283公里,陆域面积1996.78平方公里;地貌丰富,从丘陵谷地再到半岛海湾,形成低山、丘陵、台地、阶地、平原、海滩、海岛等多种地貌。

  国内大城市中,深圳拥有最全面的自然地理要素以及山海交织的特点。东西连绵的山体集中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物种;依山傍海,逐水而居,山水空间集聚了深圳的文化脉络。深圳更有潜力实现城市生活与自然亲密接触,创造可体验的山海城大美。

  规划先行 打造全球城市标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时俱进的时代命题。深圳一直将绿色可持续、宜居城市作为规划建设主线。

  自1986版总规划开始,深圳便奠定了城市与自然相融合的组团式结构,2005年划定了基本生态控制线,守住了山海资源,也初步实现了生态与都市交织的空间格局。此后逐步发展成为多中心、组团式的生态型城市,形成独具特色山、海、城相依的城市格局。

  2017年,《深圳总体城市设计和特色风貌保护策略研究》,提出了深圳要建设“面向世界的深圳家园”。“山海连城计划”是落实这个目标的具体措施之一,且已纳入2020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将融入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作为生态文明时代的城市治理探索,“山海连城计划”将成为统筹部门条块、凝聚建设合力的共识性纲领。

  “一脊一带十八廊”魅力生态骨架

  首次公布的“山海连城”计划以融合为目标、连接为手段,整合“山海林田湖草湿”全要素自然资源,构建重要生态屏障、廊道和网络,搭建“一脊一带十八廊”的生态空间结构,形成“连续、完整、系统”的生态保护格局。

  “一脊一带十八廊”魅力生态骨架,包含1条山脊翠脉、1条滨海蓝带、8条山廊、10条水廊,与百条城径、千座公园,共同营造和美宜居的深圳家园。

  具体来说,“一脊”是横贯深圳中部、连绵百公里的绿色山脉,通过必要的生态廊桥,串联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湖泊水库等自然要素,成为容纳近万种野生动植物栖居的生态家园。

  一带即滨海蓝带,由深圳河连接,从东到西串联大亚湾、大鹏湾、深圳湾和前海湾以及珠江口,形成汇聚海湾、半岛、湿地、沙滩的东西滨海蓝带,打造丰富多彩和极具活力的滨海生活带。

  八条“山廊”连通主脉之外的众多独立小山体,构建连通山脊与海岸带的生态廊道。这些“山廊”搭建出条条山-海-城变幻的景观长廊,市民和游客在同一条连续漫游路径上穿梭山-海-城,体验变幻的风景,一时在山脊眺望山海城全景,一时在水畔观赏摩天楼宇簇群和城市天际线,一时在海边瞭望台观赏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湿地和鸟群。

  十条“水廊”依托山海间的自然河流,提供深入城市中心、串联精彩文化活力体验的廊道。市民可以沿河感受公共文化氛围在碧道基础上,进一步延展和串接沿线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文物、当代文化建筑等人文活力场所,融入城市记忆,展示和凝聚公共文化氛围。这些水廊还将集合创新工作和生活方式,以水为脉,整合周边价值资源,连接公园、商圈、地标簇群、地铁站等兴趣点,营造创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规划专家介绍,原特区内目前仅在莲花山、梧桐山等有限几处山顶可供市民观景,还有很多观景点市民还难以到达。山海连城计划会充分考虑到山体的不同标高,设置不同的观景点,为市民提供便捷到达的交通方式,让市民感受到深圳山海城大美景观。

  下一步,“山海连城计划”将遵循四个方面的实施原则。一是生态复育优先,强化生态修复,充分保护本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打通区域关键性的生态廊道;二是坚持低扰动,保持原真、野趣的设施风格,尽量减少人工设施痕迹,让市民感受自然、质朴、野趣的山林生态体验;三是突出各廊道的特色景观风貌,体现所在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呈现底蕴趣味、高品质的公共艺术氛围;四是强调公众参与、共同缔造,联合社会组织、公益团体等组织,形成共创氛围。

  “走得进山、亲得近水、赏得了城”

  “山海连城计划”让山海成为深圳美丽的生态底景,从最基本的保护,到可感知、可参与、可体验,为蓝绿空间注入新的生机、活力和趣味。把更有生命力的高质量生态和更和美宜居的亲自然生活有机融合,让市民“走得进山、亲得近水、赏得了城”。

  在未来城市发展中,深圳将以“全球标杆城市”为城市愿景,通山、达海、贯城、串趣,将深圳打造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美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