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铁路和机荷高速改扩建项目开工仪式现场。▲深汕铁路和机荷高速改扩建项目开工仪式现场。
▲机荷高速效果图。▲机荷高速效果图。

  编者按

  1月4日是元旦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深圳迎来深汕铁路和机荷高速改扩建两个重点工程的开工。同时,皇岗口岸、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前海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小镇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深圳晚报记者兵分三路,来到重大项目现场,实探开工最新情况,推出2021深圳新年开门红专题报道,记录下深圳新年新气象。

  1月4日,2021年新年开工第一天,深圳的重大项目施工现场就已经开始热闹起来,此起彼伏的机器轰鸣声奏响了新年的第一支奋斗之歌。深圳两大重要民生工程迎来开门红:深汕铁路开工,上半年还将有4条城际铁路开工建设;机荷高速改扩建项目同步开工,力争和深中通道同步建成通车。同时,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建设渐入佳境,今年可投入使用;皇岗口岸基本完成拆除,即将进入重建阶段;前海103个在建项目,万余名工人正在奋力建设。

  机荷高速

  将变身双层通道,通行量可增近1.7倍

  1月4日,深圳机荷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先行段开工,拉开了机荷高速公路改扩建序幕。机荷高速将首创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模式,改造后道路由目前的双向6车道变身为上下两层合计16车道,通行能力预计将增加167%。按计划,项目将力争与深中通道同步建成通车。

  深圳市机荷高速公路全长约41公里,西起广深高速鹤洲立交、对接深中通道,东连惠州,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络沈海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最便捷的东西向交通走廊、深圳市第二圈层唯一贯通的快速通道。

  该高速于1999年通车,伴随20年来深圳的高速发展,如今沿线高楼林立、产业密布,交通流量速猛增长。现状日均最大断面交通量高达16万标准车,日间平均行驶速度约为50公里/小时,拥堵呈现常态化,已严重影响市民出行及城市发展。而正在建设的深中通道,未来也将直接对接机荷高速,道路交通量或进一步上升,因此道路亟待实施改扩建。

  1月4日,机荷高速改扩建工程先行段广深港高铁跨线桥工程率先动工。工程位于宝安区石岩街道,具体位置处于阳台山以北,水朗互通立交以西(现状为机荷高速与龙大高速枢纽立交)。采用转体T构连续梁方式上跨现状广深港高铁水田中桥,转体总重量为1.35万吨。其中左线桥长192米,单向4车道布置形式;右线桥长186米,单向5车道布置形式。工程造价约2亿元。

  机荷高速改扩建工程先行段的动工,为机荷高速改扩建拉开了建设序幕。深晚记者了解到,机荷高速改扩建将分地面层和立体层进行,为国内首次采用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模式。其中,地面层以两侧拼宽既有机荷高速为主,局部分离新建为辅,由原道路6车道改扩建为8车道,共设14处立交,衔接城市干道;立体层以两侧分离新建为主,局部拼宽或整体式新建为辅,以桥梁或隧道的形式新建8车道,设4处立交,衔接高速路网。项目还将设6对上下转换匝道,实现交通集散及调节功能。据悉,采用立体复合改扩建模式,可节约用地达75%。

  扩建后的机荷高速,将形成8+8(车道)规模的高速大通道。项目总投资462亿元,计划2021年开工建设,并力争与深中通道同步建成通车。

  深汕铁路开工

  未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到市区仅30余分钟

  4日上午,深汕铁路也同步开工。这是自去年6月穗莞深城际(机前段)开工后,正式进入施工建设阶段的第二个铁路项目。此外,深惠、深大、穗莞深(前海至皇岗口岸段)、深惠城际大鹏支线4条城际铁路也将于今年开工建设,标志着深圳市主导建设的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发展全面提速。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的重点工程,深汕铁路承担着国家中长途高速铁路功能和深圳与深汕特别合作区间高频高速城际功能,对加强粤港澳与海西及长三角地区联系,加快构建沿海高速铁路,优化深圳枢纽对外铁路通道,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

  深汕铁路起于深圳枢纽西丽站,经深圳、惠州至深汕特别合作区,引入广汕铁路深汕站,全长129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项目共设西丽、罗湖北、坪山、惠州南、惠东、深汕6座车站,其中,深圳段55公里,设站3座;惠州段57公里,设站2座;深汕特别合作区17公里,设站1座,西丽、罗湖北、坪山3座车站还将与城际、地铁等多条轨道线路形成综合交通枢纽。2021年初正式开工建设,预计于2025年建成。届时,深汕特别合作区到市区仅需30余分钟。

  深晚记者另外获悉,深汕综合交通枢纽(即深汕站)的设计优胜方案刚刚出炉,包含核心区80公顷建筑概念设计及协调区260公顷(含核心区)城市设计。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同时也是深圳城市铁路建设全面铺开的关键之年。今年,深圳地铁集团将重点推动大湾区轨道交通线网优化、加快国家综合铁路枢纽和城际线路建设、推进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研究,满足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勤圈快速通达出行需求。

  深晚记者从深圳地铁集团了解到,目前,深惠、深大、穗莞深(前海至皇岗口岸段)、深惠城际大鹏支线4条城际铁路先开段施工标已完成招标工作,正在做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计划于年内启动5条线路的开工建设。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

  建设渐入佳境,今年将投入使用

  一大早,位于宝安区的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项目施工现场作业车辆穿梭、机器轰鸣,一片忙碌的景象。

  作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新一期扩建的重点项目之一,卫星厅是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打造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基础设施,启用后将对提升机场服务保障供给能力,增强机场在“双区”建设和民航高质量发展中的硬实力、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于2018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约23.9万平方米,由中央、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指廊组成,平面投影呈“X”形。卫星厅分为地上四层、地下一层,设有42个固定端登机桥。

  根据规划,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将于2021年建成投用,通过捷运系统与现在的T3航站楼相互连接,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空地资源,更好支撑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据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卫星厅的钢结构由下部劲型钢柱、屋盖及登机桥等组成,总用钢量约2.3万吨,相当于半个T3航站楼的用钢量。其中,屋盖最大跨度达90米,屋盖钢结构约1.1万吨,投影面积约7.6万平方米,相当于10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

  深晚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主体工程、站坪下穿通道和综合管廊工程均已完成,捷运车辆已全部下线,正在加快推进内部装修、行李和捷运设备安装等相关工程施工。

  接下来,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将联合卫星厅项目各参建单位持续加大投入,合理制订施工计划,力争卫星厅于今年建成投用。

  皇岗口岸

  基本完成拆除工作,即将进入重建第三步阶段

  1月4日,深晚记者前往新皇岗口岸联检大楼项目现场看到,曾历经30余年时光淘洗的老皇岗口岸拆除工作已基本完成,施工人员正紧锣密鼓进行拆除后建筑废料的处理和外运工作。不久之后,一座全新的皇岗口岸联检大楼将在原址上重建。同时,新皇岗口岸综合业务楼也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皇岗口岸于1989年12月29日正式投入使用,如今亟须通过升级改造全面优化通关环境、提升通关效率,以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生产和创新全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需要,并通过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释放用地。

  该项目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负责建设,按照规划方案,重建分三步实施:首先在货检区建设临时旅检场地,其次拆除皇岗口岸旅检片区老旧建筑,最后再建设新口岸,新皇岗口岸综合业务楼需同步建成投入使用。

  新皇岗口岸联检大楼项目于老皇岗口岸原址重建,位于福田区福田南路西侧,总用地面积约8.7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出入境车辆查验大厅、非过境车辆接驳层、旅检查验大厅、设备用房、商业用房、预留地下查验大厅、停车场及人防等。新皇岗口岸综合业务楼使用功能为皇岗口岸非现场业务用房,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海关、检验检疫和边检业务用房等。

  项目于2020年7月14日开始老皇岗口岸拆除工作。深晚记者1月4日从现场获悉,老皇岗口岸拆除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1月15日完成场地清理移交。这也意味着,皇岗口岸即将进入重建第三步阶段。

  前海百余在建项目推进

  万名工人加速建设大前海

  深晚记者在深圳前海的工地上看到,人头攒动,运输车来来往往,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景象。据前海管理局住房建设处工作人员张帆介绍,目前,前海正统筹推进356个项目的建设,其中在建的项目103个,共有146家企业、1.5万名工人参与到前海的开发建设中。

  接下来,前海将持续畅通对外交通,改善内部交通,确保前海地下道路、三号景观桥和十号景观桥开通,稳步推进妈湾跨海通道、新城立交完善工程、沿江高速公路前海段与南坪快速路衔接工程和穗莞深城际轨道等重大项目,进一步拓展前海交通枢纽功能,构建内联外拓、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网络。

  建设工地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工程作业,前海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小镇的许多创业团队也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计划。

  深圳市前海手绘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在新年首个工作日推出了一款远程办公视频处理软件,该软件通过虚拟合成技术,将用户与其展示的PPT“合二为一”,提高了远程办公、会议的效率。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负责人聂海峰向深晚记者介绍,“深港合作”是前海最关键的使命,也是前海最大的优势和最鲜明的特色。据了解,去年12月7日青年梦工厂二期正式开园当日,便有4家港台创新创业平台孵化器和32家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团队入驻。青年梦工厂一期自2014年开园以来,有超过50%的团队获得天使轮、A轮甚至C轮投融资,总融资额超过23亿元。

  “在前海,人流、物流、信息流能够更加快捷高效地涌动。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有序展开,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前海,未来的深圳一定会更好。”深圳市委党校教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徐晓迪说。

  统筹:董玉含

  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 杜婷 方舟/文 董玉含 方舟 通讯员 孙佳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