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山大学·深圳建设工程启动仪式举行。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昨日,中山大学·深圳建设工程启动仪式举行。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姚卓文

  昨日,必将是载入深圳高等教育发展史册的日子:中山大学·深圳(以下简称“中大·深圳”)正式动工,进入全面校园基础建设阶段。

  中大·深圳主要布局医科和新型工科,以此拓展中大优势医科的内涵发展,补齐补强工科发展短板,建成拥有文、理、医、工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以及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具有综合性学科优势的大学校区,进一步凸显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大学特质。校园预计于2020年和2021年分两批交付使用。

  投资101亿元 建筑风格具岭南特色

  据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介绍,中山大学·深圳项目用地面积144.82公顷,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投资估算101亿元。校园东西方向沿公常路长度约2公里,南北方向宽度约1.5公里。整体规划由有校园设计掌门人之称的何镜堂院士领衔设计,内容包括:医、工、文、理四大学科组团及图书馆、大礼堂、体育馆等配套建筑。

  根据规划,深圳校区将保留原中山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内含多个人文景观,以中山大学牌楼、主校门、孙中山先生雕像、图书馆为标志性建筑物连成的中轴线,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和石牌旧校区遥相呼应。基础建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风格、中大文化,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突出大学科与共享的空间布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一流大学校园。

  为全面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打造代表深圳质量的精品工程,工务署创新项目管理模式,率先引入“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高位筹划、精准实施,创新项目建设模式,将以全新的政府工程先进建造体系筑造具有国际水准的一流校园。

  中大·深圳布局8个医科和新工科学院

  据了解,中大·深圳主要布局医科和新型工科,拓展优势医科的内涵发展,补齐补强工科发展短板进一步凸显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大学特质,以夯实中山大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

  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医科是中大的“金字招牌”,工科是中大现阶段的“短板”。中大帮深圳办高水平医院,深圳帮中大办高水平工科。因此,中大·深圳布局8个医科和新工科学院,包括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3个医科学院,以及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5个工科学院,其中新工科发展对中大一流大学的建设非常关键。

  深圳校区的新工科将与深圳未来产业发展和创新发展战略紧密契合,比如新材料、智能工程、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电子通信等,都是科技最前沿的、产业最前沿的。借助深圳创新产业发展的优势,帮助中大快速提升工科发展的水平,把中大文理医工融合发展的工科短板补齐补强,也将对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引领型发展起到更大的支撑服务作用。

  今年10个专业拟面向全国招收1500名本科生

  根据规划,中大·深圳的办学规模2万人。在校园开工建设之前,中大·深圳的学院建设和招生培养工作此前已经展开。2016年6月,学校启动了深圳校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招生,当年实际招生近200名。2017年,深圳校区医科和工科10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招收了约1450名本科生。

  据记者了解,今年中大·深圳10个专业拟面向全国招收1500名本科生,硕士生招生已经完成,录取人数近300名,博士生招生还在进行之中。中大·深圳校园预计于2020年和2021年分两批交付使用。深圳校区的学生,目前暂时在广州校区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