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在每天的生活中,都会产生一些垃圾:快递包装、商品包装、果皮、果核、菜叶、饮料瓶……那么,深圳每天会产生多少生活垃圾呢?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是——每天24600吨。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生活垃圾都被送去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理。近年来,深圳市城市管理部门在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深圳市民的垃圾分类和减量意识也大幅度提升。目前,全市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已达27%。2020年这一数据将达到35%以上。那么,深圳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达到这一目标呢?

  成立专职机构出台管理办法

  完成垃圾分类顶层设计

  纵观深圳垃圾分类的发展历程,从2000年成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开始,深圳经历了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全面实施阶段。在起步阶段,主要实施废电池、废纸和废塑料的分类与回收,初步形成分类理念的起步阶段;在探索阶段,深圳尝试对家庭厨余垃圾单独收集,以小型设施分散处理,但因杂质多、能耗大、臭气难控制等问题,无法连续稳定运行;在《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深圳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进入探索建立垃圾分类“深圳模式”的全面实施阶段。

  而在这一过程中,深圳为破解垃圾分类难题,不断强化组织保障。2013年7月1日,全国首个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专职机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挂牌成立,负责组织推进、检查指导和监督考核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随后,各区(新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机构也相继成立。

  2015年8月1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施行,深圳开始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随后,还相继出台了3个地方标准和7个规范性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备统一的生活垃圾分类规范标准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一定成效。2018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住建部对全国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检查考核,深圳连续位居第二。

  构建三大体系推进九类分流

  力破垃圾分类工作难题

  依托顶层设计,10多年来深圳立足实际,以社会化、专业化双轨战略为抓手,创新构建起了“三大体系”,力破垃圾分类工作难题。

  首先是确立了生活垃圾九大分流分类体系。其中既有从行业管理角度出发的专业化大分流,也就是针对产生量大、产生源相对集中、处理技术工艺相对成熟稳定的绿化垃圾、果蔬垃圾、餐厨垃圾实行的大类别专项分流处理,也有从市民参与角度出发的社会化细分类,也就是根据家庭生活垃圾的性质和回收利用情况,要求居民对废弃玻璃、金属、塑料、纸张和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废旧家具等进行分类。目前,全市日均分流分类处理生活垃圾2213吨。

  其次是建立了宣传督导体系。2017年,深圳制订了国内首份《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并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宣传引导,发放超过497万份。此外还组织公众教育,实施“蒲公英计划”,通过建立科普教育基地和微课堂,招募志愿讲师,规范培训课件,再由他们像蒲公英一样,将垃圾分类的理念带到各处。

  目前,深圳的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已经系统化和常态化。城管部门联合教育部门推进学校垃圾分类教育实践,编制针对幼儿园、小学、中学不同年龄段的知识读本,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411所,2018年底实现全市中小学全覆盖。为唤起市民厉行节约,减少餐厨垃圾,城管部门联合媒体开展“光盘行动”, 号召市民“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并在2018年创设全国首个11.8“光盘日”。在督导方面,深圳成立了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队,组建公益服务联盟,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常态联系工作机制,组织和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热心居民、物业管理人员,在住宅区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定时督导,有效提升居民的参与率和准确投放率。

  第三个体系是责任落实体系。该体系围绕压实“六个责任”展开,即压实区、街道、社区开展辖区垃圾分类工作的责任,压实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垃圾分类的主体责任,压实物业服务企业在住宅区开展垃圾分类的责任,压实餐饮企业开展餐厨垃圾分类的责任,压实集贸市场开展果蔬垃圾分类的责任,压实收运、处理企业分类收运和处理垃圾的责任。从制度上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层层落实。

  为保障相关制度有效实施,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深圳还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对各区政府的绩效考核,以及民生实事、治污保洁、生态文明考核中。

  算好“减量账”“参与账”

  垃圾分类实施版本层层递进

  从策略层面到实施层面,垃圾分类归根到底是要提高回收利用率,减少焚烧填埋量,算好“减量账”;提高居民参与率,算好“参与账”。

  在分类减量方面,目前深圳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24600吨,分流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6600吨,回收利用率27%。伴随着分流体系不断完善和分类垃圾应收尽收,2020年回收利用率将达到35%以上。

  在提高居民参与率方面,2017年深圳在全市3500多个住宅区和城中村配备了7000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并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将居民知晓率转化为行动力,形成了住宅区垃圾分类1.0版本。

  从2018年开始,深圳通过在住宅区建立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安排志愿者定时定点督导,小区居民的参与率持续提升,形成了“楼层撤桶+定时定点督导”的住宅区垃圾分类2.0版本。

  而在此基础上,部分小区已开始试行3.0版本,即定时定点分类回收厨余垃圾。未来还计划推行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的4.0版本,以此不断提升居民参与率。

  2018年年底前,深圳将把800个没设楼层桶的小区打造成为垃圾分类2.0版小区,在每个街道至少打造完成两个垃圾分类3.0版小区。(陈龙辉 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