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肖晗

  密集恐惧症、脚底按摩、防震性能测评、安全警示……你能理解这些词其实都是在描绘一条“斑马线”吗?

  近期,不少市民发现,福田区红荔路-新洲路交叉口的“斑马线”变了个样!原本间隔较宽、线条较粗的划线,被更加细小、密集的线条所代替 。记者体验发现,新型“斑马线”突出地面程度比普通“斑马线”要高,因此,横过马路时会有明显的凹凸感。

  对于这种新型“斑马线”,市民怎么看?记者随机进行了街头采访。他们分别是这么说的:

  “第一次看到这种“斑马线”被吓了一跳,简直要被引发“密集恐惧症”。

  “路面阻力太大,而且颠簸,推童车走比较费劲。不过是不是对老人比较友好,比如更防滑?”

  “开车到路口,没反应过来这是什么标线,差点一个急刹车。”

  “太颠了,这是要测试车子避震性能吗?”

  “我觉得比原先的人行横道醒目啊,老远就注意到了,对行人提醒作用更强,汽车会提前减速吧。”

  “线划得这么密、这么高,是不是可以提供类似“盲道“的功能,方便残障人士出行?”

  “阳光下太刺眼,晃得人眼睛都花了。有头晕头痛的,估计要加重了。”

  而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许多市民都提出了疑问:究竟为什么“斑马线”要划成这个样子? “斑马线”施划到底有没有标准,能否随意创新?为此,记者采访了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福田管理局。

  福田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3-2009》、《公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 》等规范斑马线的说明均采用统一标准:人行横道线应采用一组白色平行粗实线,线宽宜为40cm或45cm,线间隔宜为60cm,最大不应超过80cm。人行横道线宽度应大于等于3m,应以1m为一级加宽。其中对于线宽和间隔,规范用词采用了“宜”,这表示也“允许稍有选择”。因此在满足斑马线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深圳试点调整了线宽及间隔。

  他解释,设置新型“斑马线”的目的是提醒行人快速通过,提高路口通行效率。按照设计初衷,与传统斑马线相比新型“斑马线”线条密集,且厚度增加,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摩擦性能增加,雨天有助防滑;二是相对醒目,能提示行人快速通过;三是行走触感明显,能警示低头族注意行驶区域,提升过街安全与效率;四是传统“斑马线”上行人和单车、电单车等非机动车混行明显,即使在“斑马线”旁设置了非机动车道的情况下,这种现象也依然突出。而非机动车行走新型“斑马线”颠簸更明显,有助于实现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分离过街,或者抑制其行驶速度,提高安全性。

  目前,福田区红这一新型“斑马线”还处于试验阶段。根据短期实施效果来看,对于改善人非混行效果较为明显。至于未来是否在更多路段推广,将根据实际试点情况以及综合各方反馈意见做进一步详细研究。

  实际上,这并不是深圳第一次在斑马线上创新。为了让行人安全过街,深圳交通部门这几年也是操碎了心。最后,就让我们看看深圳有哪些新型“斑马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