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深圳市委、市政府要求光明区要以最高水平、最高标准谋划建设科学城。光明区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宏伟目标,而由茅洲河水系、巍峨山、公明水库、大顶岭森林公园等蓝绿生态本底组成的绿环将萦绕周边。让湖光山色成为光明科学城的底色,将有助于光明区吸纳集聚全球高端科学人才。

  光明区高水平建设深圳北部中心,其中要旨就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环境。如今,随着茅洲河全流域综合整治的不断推进,光明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全面铺开及收官,打造“不一样出彩”的水环境示范区,光明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正渐入佳境。

  要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硬任务,将过去十年甚至数十年累积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消除,是一项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为此,光明区迎难而上,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形成了由区委书记、区长挂帅指挥作战的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总指挥部和工程建设管理、规划用地保障、涉水污染源管控三大分指挥部等光明区水污染防治体制重大变革等创新成果。而持续加大的海绵城市试点力度,在形成示范成果的同时,愈发清晰地勾勒出光明鲜明的蓝绿底色。

  从五个维度成体系推进全面消黑工程 

  光明作为深圳市最年轻的行政区,成立第一年便把全区水污染治理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推进。光明辖区有148个小微黑臭水体,数量居全市第三,治理难度大,涉水任务要求高。光明区治水队伍坚持改革创新探索,以硬干部、硬作风、硬举措,完成好硬任务。诚如区委书记王宏彬所言,光明治水形成了“不为自己找退路,只为治水找出路”的精神,竖起了“大干苦干埋头干、求实务实抓落实”的鲜明旗帜,这是全区治水战线广大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体现,是大家“公而忘私、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

  笔者从光明区改革办了解到,光明区水污染防治重大体制的变革集中体现在,自深圳去年11月发动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总攻以来,光明专门设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挂帅的总指挥部,领导、指导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并成立工程建设管理、规划用地保障、涉水污染源管控三大分指挥部,从路线、指挥、作战、责任、党建五个维度成体系推进全面消黑工程:

  一是坚持技术路线先行,确立“三水分离”等30字治水方针,提高治理标准,统一各方思想,确保科学治污;二是设立工程、用地、控源三个分指挥部,让分管领导和专业部门干专业的事,发挥好经验、资源优势,确保协同治污;三是从工程导向向效果导向转变,增加技术、造价全过程把关环节,推行“集中办公、生产线作业”,各流程无缝对接,确保高效治污;四是实行施工“奖三罚五”结算原则,出台制度防控“合同履约、特殊工程量确认”等6大高风险领域,确保廉洁治污;五是加强党建引领,将“支部建在项目上,红旗插在工地上”,围绕集中办公点、贯穿生产作业链,覆盖联合党建面,构建“一点一链一系统”党建+模式,确保担当治污。

  笔者注意到,位于光明大街397号大院旧厂房中的光明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分指挥部,正是光明区高效实施治污重责的核心舞台。

  此外,光明区还创新实施了“水务管养进社区”,将全区划分为34个网格,配置网格员417名,建立“划分管理、网格服务、定点管控、责任到人”扁平化管理模式,已经取得了“三加一提升”显著效果:一是水务网格在社区驻点,由社区直接指挥,加快了响应速度;二是划片管理后,网格员权责清晰,责任到人,主动开展工作,加重了责任落实;三是由于固定范围、固定人员,情况更加熟悉,加强了管理效果;四是暴雨应急响应、防洪排涝等方面与社区有效互动,获得了群众的普遍认可,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四大纲领性文件为光明水环境治理保驾护航 

  出台创新性、纲领性文件,统筹辖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光明区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和管理并重。

  引人关注的是,在今年8月召开的光明区总河长会议暨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工程总指挥部会议上,审议通过了《深圳市光明区水污染治理责任追究工作意见》、光明区2号总河长令《关于推动各级河长从巡河道向巡流域延伸的决定》、3号总河长令《关于推动各级河长从巡河向巡流域延伸的决定》、《深圳市光明区2019年河(湖)长制工作考核实施方案》四个重要文件,为光明治水指明了新方向,提振了光明治水队伍的精气神。

  《深圳市光明区环境治理责任追究工作意见》,主要对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基本原则、执行主体、追究情形、责任追究、从轻减轻责任追究的情形进行了规定。在适用对象方面,不仅适用于参与水污染治理的全区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还将相关国有企业及其工作人员、承担水环境工作职责的社区党委、工作站及其相关责任人员纳入责任追究范围。在追究情形方面,规定了对相关职能部门追责的情形10条、25种类型。其中,对主要职能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和水务部门进行追责的类型分别有6种和7种。

  《关于推动水环境治理从工程向管理延伸的决定》2号总河长令,此令主要工作内容是由7个牵头单位组织开展7大行动:规范排水行为、汽车修理(洗车)行业、农贸市场、“散乱污”企业(场所)、黑臭水体拆违、在建工地等7大方面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排水户私接管道错接乱排、餐饮大排档无序洗涤乱泼脏水、汽修洗车店乱排含油废水、农贸市场废水未统一收集纳管、部分暗渠因违建直接压覆无法开展雨污分流整治、建筑工地乱排黄污水、乱倒建筑废弃物等情形。

  《关于推动各级河长从巡河向巡流域延伸的决定》3号总河长令,明确光明各级河长职责定位,分级压紧压实压细河长责任。明确了三级河长巡河方式,区级河长每月至少巡河一次,街道级河长每旬至少巡河一次,社区级河长每周至少巡河一次。河长从巡河向既要巡河道也要巡陆域转变,从抓建设向既要抓管理也要促建设转变。

  《深圳市光明区2019年河(湖)长制工作考核实施方案》,主要对河长制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根据分值不同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对年度考核综合得分排名前两名且考核分数90分以上的街道办,区委、区政府予以通报表扬。对年度考核综合得分排名最后一名且考核分值为60分以上的街道办,区委、区政府予以通报。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明显、责任事故多发的责任人进行问责。

  “海绵城市”建设精雕细琢探索生态文明新路 

  笔者从光明区改革办了解到,“海绵城市”建设是光明区高标准统筹生态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举措。光明区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2016年4月成功申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后,进一步加大试点工作力度,结合区域内多项改革试点和重点任务,从顶层设计入手,坚持规划引领,坚持“+海绵”技术路线,贯彻“+海绵”的理念和策略,全域全覆盖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持续擦亮光明“绿色”招牌,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全市乃至全国探索新路。

  在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内,光明区叠加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区、国家绿色建筑示范区、国家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等6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融会贯通,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指导试点区域内产业优化升级、存量空间提质发展、治污设施提质增效等工作。

  在总体规划层面,将海绵城市理念写入《光明区国土空间规划》《光明区“十四五”规划》《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光明凤凰城总体规划》等重要城市规划,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站位高度,完善海绵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在专项规划层面,谋划“区、试点区域、排水分区”三层规划传导体系,扎实指导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在详细规划层面,将海绵城市与城市开发、城市更新有机结合,串联从城市规划到工程设计之间的各个环节,保证规划设计有目标、项目建设有效果、分区建设有整体、试点建设有成效。

  光明区按照“先梳山理水、后造地营城”的思路,保护“大”海绵,完善排水系统的“中”海绵骨架,管控土地开发落实源头“小”海绵,将相关工作融合,开展“大”海绵系统修复和保护,解决水体黑臭、防洪不达标、岸线硬化等问题。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排水管网,完善排水系统,消除内涝积水,构建安全、可靠、高效的“中”海绵骨架。目前试点区域雨水管网长度相比试点前增加了近一倍。依托全方位、全过程的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机制,确保落实海绵理念,在项目内布局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源头分散的“小”海绵设施,实现大、中、小海绵系统谋划。

  光明区水务局局长黄海涛透露,依托海绵城市建设小组这一平台,光明区“海绵城市”建设正在精雕细琢,打造亮点,不但华星光电、光明科学城、市政公园等建设,就连甲子塘等城中村的改造工程,无一例外都融入“+海绵”的理念,促使诸如华星光电这样单体量最大的海绵工业项目在光明落成。黄海涛展望,光明区最有条件打造水生态环境先行示范区,一是开发力度相对小,二是河道尺度大,全区还有4座湿地、7个调蓄池等等,拥有空间和能力。

  通讯员:坋蔃 李绍元 代兵

  审核:卓李怡

  责任编辑:张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