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2023深圳科技影视周暨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深圳龙华开幕。活动在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协、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教育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气象局、龙华区人民政府、深圳市标新科普研究院(航都文化)承办。

据悉,本届大会的主题为“气候行动,刻不容缓”,大会包括“龙华之夜——主题展映”、专业论坛、“绿见未来”影视作品评优盛典、《生物多样性,人类的财富》展览、公益展映和科普讲座等部分。其中,专业论坛包括主论坛“气候行动,刻不容缓”以及“推动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数字能源融合发展”“伙伴关系推动绿色发展”3个分论坛,邀请到来自各级政府部门、NGO、企业及科研院校等专业人士进行现场或视频致辞。
开幕式上,深圳市龙华区委副书记、区长雷卫华致欢迎辞。他表示,大会是我国首个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绿色公益影视活动,也是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创建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彭海斌提到,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正在朝着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方向努力前行。作为国际性、国家级的品牌活动,深圳科技影视周已形成了集影视展评、专业论坛、科技普及等多样态发展的模式,超百万专业人士参与其中。
会上,中国科教影视协会首席专家、原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刘建中介绍大会公益活动并观摩大会推优影片。他表示,气候与影视的结合是一个创举,最重要的是评选出来的合适影片后续将为公众无偿播放,“送片上门”。8年来大会组委会共进行76部影片、约300场次的放映,覆盖60所学校和社区,线上放映观众人次达到约300万,线下也达到约3万观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举措。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提出,科学普及仍有广阔的开拓空间,气候变化问题的本质,从国际上看,是拯救人类共同家园;从国家层面看,是转型发展的空间;从产业层面看,是未来潜力与份额;从企业角度看,是机会与预期;从民众的角度看,是责任与实惠。必须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普活动。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院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在会上提到,如果想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就需要动员大众,影视是非常重要的媒介,比起PPT演讲有更大的力量,用影视的手段来引导公众关注气候变化的人们非常了不起。

国有企业在低碳发展道路上面临着碳排放问题、技术升级、市场竞争和国际压力等诸多挑战。然而,凭借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资源优势,国有企业可以积极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的低碳发展。国务院国资委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在致辞中说道,抓住了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就抓住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个根本措施。大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大会以多元化的形式宣传普及气候变化知识,通过影视手段为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助力低碳发展,提供了平台。
在“推动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数字能源融合发展”“伙伴关系推动绿色发展”3个分论坛中,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张学凡,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委会研究员尹向勇,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郑保卫以及《中国新闻周刊》“首席低碳传播官”、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首席专家贾峰分别作出精彩的主题演讲与致辞。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等人士在圆桌论坛中热情分享应对气候变化的观点。

此外,会上还开展了应对气候变化义工宣讲团倡议以及气候行动公益基金启动仪式。作为深圳国际科技影视周的重要板块,大会同期举办系列科普讲座和公益展映活动,以及面向公众举办绿色公益展览《生物的多样性,人类的财富》。组委会代表也将于2023年11月30日随中国代表团前往阿联酋迪拜参加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本届气候影视大会的成果在“中国角”予以展示,向世界传播中国民间应对气候变化的故事和声音。
审核:李昌怀
编辑:王皓
深呼吸 圳能量!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深圳官方微信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