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2023年太仓(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合作交流会在深圳举行。交流会以“‘深’耕医药产业、共谋未来之‘仓’”为主题,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界的行业大咖、优秀企业家以及太仓生物医药企业代表共赴春日之约,共谋合作发展。
深圳大学副校长、国家特聘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学记,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副书记施镭,深圳力合生物科创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江枫,太仓市市委书记汪香元等出席了交流会。
区位交通便捷 德企投资密集
太仓市招商局副局长徐兰介绍,江苏与上海间的首条跨省市域铁路—嘉闵太线开工建设,可刷地铁卡与上海境内10条地铁轨交实现换乘。同时,沪苏通铁路二期、南沿江高铁、北沿江高铁等“5+1”轨道交通系统正加速形成。
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太仓,拥有长江外贸第一大港——太仓港。依托38公里的长江黄金岸线,太仓港已累计开辟远洋等航线217条,位列集装箱港口全国第8、全球第25位。
太仓市现有德企470多家,其中世界“隐形冠军”企业50多家。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2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31家,产业门类齐全、链条完整、集群优势明显,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现代物贸产业均已超过千亿级规模。
科技活力迸发 汇聚生物医药企业
施镭在交流会上表示,将太仓作为重要阵地,打造省级重点项目力合未来科技谷,旨在建设国内顶尖、国际一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特色试点示范区。
在科技活力方面,西北工业大学落子太仓,使太仓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双一流”高校的县级市;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已正式启用;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硅酸盐所苏州研究院等一批“大院大所”相继落户。
据徐兰介绍,在临床资源方面,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高位谋划科技转化中心、生物样本库、临床药物试验基地等,瑞金医院太仓分院建设全力推进中,预计下半年主体结构封顶,投入运营后将临床诊疗、试验、教育培训、医教研转化为一体。
太仓重点布局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药服务外包三大产业方向。目前,太仓市已汇聚生物医药企业400余家,年营业收入约300亿元。
资源要素充足 政策精准给力
为瞄准和承接生物医药产业化的优质项目,太仓重点规划了沙溪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区、港区生物港、高新区中德(太仓)生命健康产业园,三大片区差异化、协同化发展。
太仓聚焦产业发展,出台了工业经济、商务经济、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其中为生物医药企业量身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发展2025行动计划》、《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专项政策(二十条)》。
此外,太仓市还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出高层次人才“优享计划”、民生人才新政等政策“大礼包”。
城市服务便捷高效 搭建深太合作平台
为配合生物医药产业项目招引工作,太仓推出金融更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等政策举措,高效运作产业引导基金和11个专项子基金,基金规模约200亿元。
在城市服务方面,太仓秉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为在太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全力打造“太舒心”营商服务品牌。

太仓市方表示,希望以交流会为契机,进一步搭建太仓与深圳在生物医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互利共赢的桥梁纽带,增进与深圳企业的沟通交流。
审核:梁睿
编辑:李越
深呼吸 圳能量!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深圳官方微信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