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热情果,2个释迦果、2个比利时啤梨,1袋有机吮指胡萝卜,热情果能止咳化痰,可以和柠檬一起冲水喝,上海青直接炒就很脆嫩……
在龙华街道可可沙龙党群服务V站,一场“特殊交易”正在进行,群聊接龙、线下物资派发。群成员都是龙华区特殊家庭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治疗,他们的生活普遍比较拮据。

但多年来,可可沙龙帮助了不少特殊家庭,其中就包括黄珊(化名)。说到可可沙龙,她说“那是照进我生命中的一道光”。

从“共享食物”开始
晚上6点,龙华街道景华新村,从地铁4号线龙华站鱼贯而出的打工者们或者涌入商铺和饭店,或者回到出租房里,大大小小、闪闪发光招牌的映照下,是鲜活的热闹。

位于景华新村西区31栋,景龙社区工作站对面的可可沙龙党群服务V站,每周二、周四的这个时间都会迎来许多熟悉的家长。自闭症、唐氏宝宝、脑瘫、罕见病……和黄珊一样,他们的孩子都是龙华区一些无法自理、需要家人终身照顾的特殊儿童。

“如果确定有物资,超市会通过绿洲盛食社小程序填写捐赠信息并通知我们提货时间,我们会第一时间安排取货。”可可沙龙志愿者协会发起人玉姐说道。

近期,秉承减少食物浪费宗旨的国内首家食物银行绿洲盛食社,将从龙华壹方天地山姆店被替换下架、没及时卖出的蔬菜和水果主动对接到可可沙龙志愿者协会,让余量食品发挥余热,向需要帮助的人传递温暖。
据了解,在过去几年里,绿洲盛食社总部项目经理王鸣捷一直和可可沙龙玉姐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只要附近商超或公司有捐赠意向,他都会第一时间通知玉姐。“食物浪费是全球第二大的碳排放源,而在全球每年约有1/3的食物被损失或浪费。为拯救这些‘丢弃报损’的食物,我们与大型超市、食品贸易公司合作,将即将临期下架的物资,全部对接给周边的社区或公益组织。由他们承接分发,减少食物浪费。近期我们对接到的龙华山姆的蔬果,算是比较稳定的一个供应,希望能够帮助到深圳龙华这些有需要的人群。”

虽然由减少食物浪费、低碳环保的理念而生,这也和可可沙龙多年来秉承的“余香传爱”志愿服务精神一致。据玉姐解释,“余香传爱”项目名源自深圳志愿服务精神“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食物都是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尚处于保质期内的新鲜食物,带有香味,传递的是社会人士的一份爱心,于是取名“余香传爱”。

“高品质”生活初体验
“亲们下午好!刚接到山姆会员店的水果和蔬菜捐赠,特定于今天下午在可可沙龙亲邻之家开展‘余香传爱’爱心食品分享活动,请有需要的朋友接龙准时来领取!”
时间一到,蔬果派发准时开始。义工们一边给前来领取蔬果的爸爸妈妈们分发装袋,一边科普水果的名称和一些蔬菜的简单做法。“我们也能过一下‘高品质’的生活啦!”“不少水果真是连见都没见过。”现场不少妈妈感叹。

在微信群里,孩子们也都用各自的方式表达着感谢。“今天,妈妈从可可沙龙拎回来一袋水果,其中有一种外表浅绿色的,妈妈告诉我它叫释迦果。我上网查了下资料,释迦果又叫番荔枝(学名:Annona squamosa)。它外形像荔枝,所以名字叫番荔枝,是热带地区的水果之一……把皮剥开,咬上一口,好多汁,满口都是甜香的味道,我很喜欢吃。”辰辰(化名)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11岁,目前在龙华一所普通公立学校读书。第一次吃到释迦果的他主动写了一篇日记,还录了一小段他用收到的水果榨汁的视频,虽然字迹不算工整,视频里的他说话也磕磕巴巴,但对于群里更多的特殊家庭来说,辰辰这样的孩子已经算是优等生了。更多的孩子不会书写、无法表达,只能用手舞足蹈的动作或迫不及待的表情,来传递他们对于社会爱心的感动。

反馈更多的来自于家长们。每次领回去食物,“蔬果群”里的消息便响个不停,或表达感谢、或展示领到的蔬菜制作的菜品,很是热闹。


“爱的搬运工”
“绿叶菜不能压、香蕉要放上面……”爱心蔬果的量不少,多的时候有六七十箱,而运输工具全靠协会义工的一辆吉普车,整理、运输、分发,每个环节都不容易,需要一定的体力和巧劲。可可沙龙的志愿者们化身“爱的搬运工”,乐此不疲。

经过若干次搬运,义工胡老师已经成了收纳“老手”。胡老师全名胡利芝,负责可可沙龙志愿服务日常工作,曾是一名瑜伽老师。她那辆军绿色吉普车是每天从惠州来深圳的交通工具,也是收取爱心蔬果的“专用车”。因为是非深车牌,为了避开限行时间,早上6点出门,晚上8点半后到家,胡老师每天用在公益上的时间超过14个小时。

除了日常事务,她还要负责周边居无定所人员的救助,帮助他们联系相关部门办理身份证、寻找家人,每周四晚上,她和协会其他志愿者还会走上街头为周边居无定所的人员送去衣服和食物,给他们带去温暖。没有工资,不为收入,胡老师说:“是玉姐的影响,让我找到了人生更多的意义,也因为有家人的支持,我能够有时间实现自己的追求和价值。”
康西方是龙华区一名文明实践指导员,也是可可沙龙资深义工,他的微信群有很多、活动也不少,但只要看到可可沙龙义工群里需要“劳力”,他总是骑着电动车第一时间赶到。如果有果蔬剩余,可可沙龙还会分发给周边的环卫工人、孤寡老人、城中村居民,对于那些无法出门的特殊家庭,志愿者们还将蔬果打包“送货上门”,把食物送到每一个真正需要的人手中。
像胡老师、康西方这样,在可可沙龙志愿者协会常年活跃的有一百多名义工,他们多数是在龙华片区工作、服务多年,其中,深圳市五星级义工就超过30名。这些资深义工成为了可可沙龙各类项目资源的最强联接者。


是公益,更是互助
事实上,“余香传爱”的故事,已不仅仅是食物零浪费的社区实践,在这里,无论是特殊人群、环卫工人还是孤寡老人,他们彼此分享、相互温暖。

阿娟(化名)的宝宝今年7岁,大小便无法自理,只能由她一直照顾着。3月26日下午,她载着孩子来到可可沙龙领取蔬果。其间,穿着粉色裙子、扎着两个小辫的小宝特别兴奋,一直抑制不住地蹦跳,阿娟说,这个状态也不是经常的,“在这里,没有人会对你另眼相看,也没有任何顾虑和负担,大家相互分享经验,还能拎着大包小包走,每次来就像回娘家一样。”说完眼眶便湿润了。离开前,在阿娟的引导下,小宝安静了下来,轻轻说了句“拜拜”,还“附赠”了一个飞吻。
也是在这个时候,黄珊说的那句“可可沙龙,是照进我生命中的一道光。”仿佛得到了印证。在黄珊曾经抑郁、生病,甚至想要放弃的时候,是来自这里的志愿者和乐观坚强的特殊家庭的家长们,让她找到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和黄珊相比,阳阳妈妈则开朗很多。2015年前后,她住在可可沙龙所在的景华新村,属于玉姐最早跟进的一批特殊家庭,后来,因为房东要装修改造,她搬到了离这里几公里外的另一个城中村,那里的房租也更便宜一些。多年来可可沙龙对他们的帮助让她坚强了不少,她很感恩,在“蔬果群”里她分享道:“感谢可可沙龙和绿洲盛食社等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一直关注着我们,幸福感满满的。”
最近,阳阳妈妈开始在淘宝上做起了手工制作直播,在并不宽敞的城中村出租屋里,她给自己架起一块小小的直播基地,主播灯是从闲鱼上买的,她骑车去取,总共花费20元,陈列方式是一名直播公益老师教的,这样可以让整个画面看起来更整洁高级,直播的话术也是从别人直播间学来的。“但目前,直播这件事情还未变现,没有给家庭带来稳定收入。”阳阳妈妈笑着说道,希望直播到一定时长,可以给她发工资。

让“余香传爱”绽放新的光彩
2016年以来,可可沙龙志愿者协会就被不同的爱心人士以“余香传爱”的名义“关照”着。如今,这份温暖与爱已坚持了八年。仅2019年“余香传爱”环卫工人爱心早餐公益活动,就持续了十个月,累计200多场次,让景龙辖区20名左右的环卫工人享用到免费的爱心早餐。


“让余量食物发挥其价值,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可可沙龙能够将这些物资送给真正有需要的人。”谈及参与“余香传爱”的初心,深圳市森万喜贸易有限公司张总说,过去几年来,只要有剩余物资,她都会第一时间联系到可可沙龙。
玉姐说,每年可可沙龙志愿者协会都有很多次“余香传爱”爱心物资派送,十多年的公益之路,他们身边也早已汇聚了很多爱心企业家,比如深圳市虎利鑫商贸公司的宋总和深圳市正丰源商贸公司的叶总等等,如今,绿洲盛食社再次让“余香传爱”绽放新的光彩,她也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加入,成为下一个“余香传爱”活动的捐赠者,而他们也很乐意做“爱的搬运工”。

还有一年365天不打烊的“关爱环卫工人爱心歇脚点”,八年来从不间断的“一老一小”,便民义剪义诊活动,每月开展的关爱空巢独居老人“微爱行动”等。
以志愿服务之名。如今,可可沙龙逐渐成为越来越多需要关爱人群的“心灵之家”“疗愈之所”。
来源:奋进龙华公众号
审核:吴佳丽
编辑:洪晓纯
深呼吸 圳能量!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深圳官方微信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