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增长蒙上一层阴影。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各种科技手段得以应用,大大提升了抗疫的精准度和效率。其中,不少基于5G的应用成为这场战役中的亮点,云监工、远程会诊、红外测温、机器人查房等各种基于5G的方案采用,在很多场合用来打硬仗。

  最为典型的是火神山医院5G网络的保障,在建设火神山医院的决定出来后,通信企业立即行动,快速实现火神山医院通信保障,三大运营商均在2天内就在火神山医院开通5G网络:

  重大传染疫情面前,时间就是生命,原本需要近1个月时间才能开通的5G基站,本次疫情抗击战中仅用了2天时间就实现开通,一方面体现了在重大应急事件面前我们能够快速保障的中国速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5G产业生态的完善和领先。从去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以来,国内5G建设如火如荼,有了大半年实践的基础,才能保证本次抗击疫情中快速实现5G网络的开通。

  疫情之下5G打硬仗,在市场教育下,后疫情时代,5G继续全面发展,向着赋能千行百业的目标进军。

  新基建的领头羊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速

  今年以来,中央在多次重要会议中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即新基建,其中在每次提出新基建的场合,5G基本上都作为首个内容被提出来,成为新基建的领头羊。5G作为新基建领头羊,在于其投资带动作用和对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上。

  今年2月22日,工信部召开“加快推进5G发展做好信息通信业复工复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其中特别强调加快建设进度,提出基础电信企业要及时评估疫情影响,制定和优化5G网络建设计划,加快5G特别是独立组网建设步伐,切实发挥5G建设对“稳投资”、带动产业链发展的积极作用。

  根据三大运营商公开的2019年年度财务报告,2019年三家运营商资本开支总额接近3000亿元,2020年由于推动5G建设的需求,三家预计资本支出总额上升到3348亿,增长了11.7%。

  可以看出,三家运营商均不同程度的提升了2020年资本开支计划。资本开支的结构变化更为明显,2019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5G投资占其资本开支的比例分别为14.5%、11.9%、14%,而2020年三家预期5G投资占资本开支的比例均超过50%,可见5G投资是运营商2020年重中之重。

  2019年6月6日5G商用牌照发放,三家运营商在当年5G累计投资超过410亿元。初期投资更多基于NSA组网,而2020年5G投资基本聚焦于SA组网,投资规模也迎来大幅增长。

  从具体数字来看,三大运营商2020年计划在5G领域的总投资超过1800亿元,其中中国移动5G相关投资为1000亿元,中国电信为453亿元,中国联通为350亿元。2020年,预计建成60万5G基站。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5G共建共享工作,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建共享5G接入网,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共建共享5G核心网。在4家运营商的紧密合作之下,中国必将为全球5G时代大规模的共建共享提供一个标杆。

  标准化工作进展顺利

  在5G商用加速推进的同时,5G标准也有了长足进展,支撑了全球业界商用的需求。

  7月3日,负责5G标准的国际组织3GPP TSG#88全体会议宣布5G R16标准冻结。

  2018年12月,3GPP曾宣布R16标准从2019年12月延期到2020年3月冻结,并在2020年6月完成R16 ASN.1冻结。而在今年3月份,由于受疫情影响,一些工作计划也不得不推迟,包括R17标准时间表的调整,3GPP决定整体工作向后推迟了3个月,R16 Stage3将于2020年6月冻结,计划中的R16 ASN.1也在同一时间冻结。

  R16标准冻结,标志5G第一个演进版本标准完成。R16标准不仅增强了5G的功能,让5G进一步走入各行各业并催生新的数字生态产业,还更多兼顾了成本、效率、效能等因素,使通信基础投资发挥更大的效益,进一步助力社会经济的数字转型。R16标准的冻结,实现了5G从“能用”到“好用”。

  为什么说实现了从“能用”到“好用”?3GPP为了满足全球部分运营商快速商用5G的需求,在2017年12月提前冻结了第一版非独立组网(NSA)标准,成为全球首个正式的5G标准;接着在2018年中期完成首个独立组网(SA)标准,可以说是首个完整的5G标准冻结,为2019年全球多家运营商开展5G商用打下基础。

  由于需要满足运营商快速商用的需求,同时为了保证全球产业链在5G标准上的统一,防止自立门户,R15推进速度相对较快,力求以最快的速度产出“能用”的标准,满足了5G多方面的基本功能。

  R16版标准,则是围绕“新能力拓展”、“已有能力挖潜”和“运维降本增效”三方面,进一步增强了5G更好服务行业应用的能力,提高了5G的效率:

  例如,面向工业互联网应用,引入新技术支持1微秒同步精度、0.5-1毫秒空口时延、“六个九”可靠性和灵活的终端组管理,最快可实现5毫秒以内的端到端时延和更高的可靠性,提供支持工业级时间敏感;

  面向车联网应用,支持了V2V(车与车)和V2I(车与路边单元)直连通信,通过引入组播和广播等多种通信方式,以及优化感知、调度、重传以及车车间连接质量控制等技术,实现V2X支持车辆编队、半自动驾驶、外延传感器、远程驾驶等更丰富的车联网应用场景;

  面向行业应用,引入了多种5G空口定位技术,定位精度提高十倍以上,达到米级;

  R15的若干基础功能在R16中得到持续增强,显著提升小区边缘频谱效率、切换性能,使终端更节电等。

  近期,5G标准又有新的重大进展。7月9日晚间,国际电信联盟WP5D#35会议宣布了5G技术方案的诞生,我国基于3GPP技术的无线空口技术方案顺利成为ITU认可的5G方案。我国的5G无线空口技术方案基于3GPP新空口(NR)和NB-IoT技术,能够很好地满足5G三大场景的技术需求。

  应用推进如火如荼

  5G标准和基础设施推进最终目的还是为千行百业数字化发展服务的,2020年也是5G行业应用加速试点的一年,同时一些成熟应用具备规模化扩展的条件。在行业应用方面,政府和业界密切配合,确保我国处于领先地位。

  今年3月24日,工信部印发了《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在新型消费、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医疗健康、应用生态等各方面进行全面部署。

  以工业互联网为例,早在去年11月,工信部就印发了《“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提出了到2022年,突破一批面向工业互联网特定需求的5G关键技术,“5G+工业互联网”的产业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打造5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垂直领域“5G+工业互联网”的先导应用,内网建设改造覆盖10个重点行业;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内网建设改造标杆、样板工程,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业应用场景;培育形成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叠加、互促共进、倍增发展的创新态势,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产业界来看,5G+工业互联网成为今年落地热点,海尔5G园区、中国商飞5G智能工厂、青岛港5G智慧码头、浪潮5G边缘计算数字工厂、格力5G工业专网等典型的案例纷纷涌现出来,一方面对5G+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提供丰富经验,另一方面也给工业企业带来新的价值。

  今年5月份,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而这个登顶过程的全称直播,就是采用5G直播进行的。今年两会期间,基于5G的直播背包提升了媒体行业内容创作的实时性和便利性,5G位媒体和直播领域带来了进一步创新的价值。

  过去2年,工信部连续组织过两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从大赛结果可以窥探我国5G应用的发展的情况。根据大赛的总结,5G与各行业广泛融合,行业应用新模式不断涌现,包括工业、交通、医疗、文娱、教育等各行业进一步融合赋能。第二届“绽放杯”大赛的参赛项目中,产业数字化、智慧化生活、数字化治理三大应用方向占比分别为46%、35%、19%;行业应用方面,医疗健康、公共安全与应急处置、智慧交通、工业互联网、文体娱乐等领域的项目数量位居前列。行业应用的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快速发展,需要整个生态共同推动;未来5G发展方向如何,需要业界共同探讨。2020年8月14-16日,中国(深圳)5G产业峰会召开,届时5G最新成果将在峰会上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