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7日,艺术家杨勇联合其创立的机构——上启艺术,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开启一场具有试验性的展览机制的探索:以“个人 + 机构”作为策展逻辑,尝试通过个人与集体的不同视角,以一个有机的聚合体作为主体。展览由侯瀚如策划,内容分为“杨勇”个展和“上启办事处”两个平行板块,展期将持续至来年3月7日。

“杨勇”这个板块位于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3层A3展厅,展示艺术家杨勇约30年来的个人创作,总共有超过一百件作品,包括摄影、绘画与跨媒介,其中不少是首次对外展出的新作。作为艺术家,杨勇始终在不同媒介及空间现场中切换其工作方法,在全球化、城市化与作为媒体的图像的议题下探索对自我与社会互动以及个体对于生存境遇的思索。个展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暗空间”的鲜明对比,通过仿隧道式展道和现场灯光的复杂设置,打造在城市中私人生活和公共领域中穿行的体验。

作为兼具艺术介入城市发展研究、公共空间激活等综合能力的机构,深圳策展机构“上启艺术”自2015年成立以来,长期致力于当代艺术与城市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上启办事处”是上启艺术在A3展厅外围公共空间日常固定办公场所之外所开设的临时“工作及展示空间”,首期以“城市(中)策展”为主题。该板块不设门票,现场扫码登记后进场。作为“上启艺术”的一个临时办事处,现场区域分为三个部分——“窗口”为办事处的来访登记点,并放置“来访信箱”与观众互动;“信息”展示上启过往九年的以交流为中心的哲学和实践方法;“实测”则呈现上启今年联合研究员对团队自身代表性策展案例的回顾与协作调研的产出。

艺术家和策展机构创始人是杨勇身份的一体两面。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以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城市、社会与世界的观察和介入,并融入种种想象和虚构,以图形成他个人的真实世界,最终突破艺术领域的分工和类别的桎梏。他一直重视观念,以免于局限于技巧和美学价值,创作关注自身及身边一切所触及的人与物所构成的图景、浓缩具身经验的日常物件以及大众媒体图像和新闻。他曾说“用虚拟来完善的真实,让我兴奋”。作品既是杨勇以超脱的视角对自身的指涉,又是他对这个社会和世界的思想反馈。展览现场以工地隔板构成的隧道是“暗空间”,这里主要包括其1996年到2024年间创作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是抽离于主流叙事之外的生命体验。杨勇用其非常规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精准地封存了都市青年各个瞬间敏感、焦虑而渴求的心理状态。空间上,“隧道”呼应这些心理状态,强化其面对未知世界的惊奇而脆弱的感受。
白盒子式的“明空间”主要展示绘画和装置作品。聚焦于从大众媒体中搜集的标志性人物和事件,杨勇对媒体图像进行二次创作,拆解了隐藏在日常背后的关系和结构。他还通过非常规的表现手法,扭转日常图像与物件的在场方式,让它们以全新面貌与使用者(观众)缔结新的关系。

“白盒子”空间展示杨勇的巨幅的绘画和装置作品,作品主要聚焦于从大众媒体中搜集的标志性人物和事件。
“杨勇”个展与“上启办事处”是秩序与创造一体两面的体现,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社会关系,并展示社会资源与社会意义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设置两个平行的现场,一方面是体现杨勇在艺术家和策展机构创始人两个身份的融合。另一方面,也是对上启机构的研究和工作方向做阶段性的回顾。
在“上启办事处”板块,首期主题“城市(中)策展”回应了上启艺术的机构角色和定位。“在城市(中)策展”意味着策展机构以一个中间者或协调者的身份与视角,在该领域各种话语资源的斡旋之中找到与不同受众共处的平衡方案,并在对城市文化的钻研和推广中,作出具有自反性的、人文关怀的“释”与“译”。
位于场地中央的“信息中心”集中呈现了上启艺术的工作沉淀,以画册、工作视角与关键词,影像以及上启总部(位于南山区华侨城文化创意园)的窗口实拍等内容组成。“实测”分区则呈现了上启在 “城市策展”工作中必然面对的四个议题——“文化流变”“产业更迭”“空间、媒介”以及“日常生活与社群生态”。对过往项目和工作模式进行推导和演绎,上启联合了四位研究员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协作,深化调研。
两个平行板块开展期间将会推出不同类型的活动,探讨艺术与城市、艺术与日常生活之议题,并洞察文化艺术产业的趋势。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是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文化传播、传承、建设的主要载体,两馆积极参与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本次项目在两馆呈现,紧扣当代艺术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的命题,探讨个体和机构如何通过艺术实践和城市产生共鸣。同时,在深圳语境下生长的艺术创造、介入和呈现,也被属于南方的文化脉络所形塑,蕴含独特的文化基因。秉持着多元、开放的互动原则,该项目向公众传递着艺术影响城市发展、构建城市图景的潜力。

(审核:罗莉兰)
(责任编辑:陈雅思)
深呼吸 圳能量!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深圳官方微信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