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来的善意——设计可持续案例展

  Compassion for the Future: Wellbeing Design in Practice

  时间:2019年4月23日-5月4日

  地点:三楼公共区域

  展览简介

  -- 发展/善意

  在经济高速发展,消费不断加速升级的今天,人类对资源的过度攫取打破了人与自然原有的和谐关系,也危及了社会的未来发展。自始工业革命,西方产业发展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所带来的水污染、空气污染为民众不断带来生活公害。上世纪中叶,加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使人与自然的矛盾愈发尖锐。不论是在太平洋上的巨型垃圾岛、愈加稀薄的臭氧层,还是不断融化的南极冰川,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西方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而在中国,经历过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阶段后,今天对环境、生态意识的关注不仅仅是人民对日益美好生活的一种需求,也是对未来社会有机发展的保障。

  《世界环境与发展公约》中,“可持续性”被定义为“在为满足当下需求的建设同时,不侵害未来一代的需求利益 (Development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 own needs)”。在支离破碎的环境面前,“可持续性”并不只是一句呼号,而是亟待自救的人类社会观念上的觉醒。同时应该认识到的是,“可持续性” 并不有悖于社会发展的诉求、亦非有悖于人民对生活品质与幸福感的追求。

  在此次展览中,涵盖“时尚与配饰”、“产品与包装”、“建筑与空间”的设计作品。一方面实践了可持续的设计意识,也为日常消费带来了更多“美”的体验。展品大多与群众的日常生活与消费息息相关:不论是用回收面料制作的时装设计、还是有趣又环保的包装材料、亦或是让自然融入起居的建筑室内设计, 展览既贴近生活,在满足今天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又能启迪一种更美的、更绿色的生活方式。

  参展设计师作品介绍

  1。时装与配饰

  再造衣银行--设计师:张娜/再造衣银行

  再造衣银行 (Reclothing Bank) 是由独立设计师、FAKE NATOO女装品牌创始人张娜于 2011 年创办的旧物再造品牌。再造衣,即旧衣物的升级再造;银行,指代其作为受理旧物料的存储、流通、汇兑的模 式。用“再设计”的角度重新审视,利用已存在的过时物料,以设计的力量去改造,去再生,赋予旧物料新的生命,创造出适时的全新作品。在提供私人定制服务的同时,再造衣银行完整的成衣线也将可持续理念民主化,成为大众可负担和使用的日常时装。

  畏敬自然,与众同乐——这是张娜对她品牌的愿景。

  回收面料连衣裙/泳衣--设计师/品牌:LOOP(来自纽约的Heather Kaye和新德里的Itee Soni在2010年6月创立的女装品牌。)

  作品采用生态方法种植的有机面料、或者是回收材质的环保面料;同时也选用上色过程中所需水资源相对较少的低碳纤维活性染料。

  “变异的生物”首饰系列--设计师:黄小黛(首饰设计师,西班牙Enjoia’t 2016当代首饰艺术大奖,意大利Preziosa Young 2017当代首饰艺术大奖获得者)

  关于这个系列的创作,设计师希望能够借用机械美学的部分手段和原理,与观众探讨环境污染、生物变异、形态重组这些摆在眼前、亟需我们关注的问题,首饰设计带来的不仅是美的搭配,背后也有沉重的隐喻值得去发掘。

  2。产品与包装

  Graft蔬菜系环保一次性餐具--设计师:邓绮云(产品设计师,硕士毕业于瑞士洛桑艺术与设计大学)

  产品采用来源于植物的新型生物塑料PLA(聚乳酸,可以自然降解),并且通过对植物不断的观察与复刻,这些餐具像是不知觉间被赋予了生命,让你即使用罢也不愿将其抛弃。不过即便你将它丢掉,那也是刚好使它完成了一个从生产到降解的循环。

  雕塑+声音装置--设计师:Gia、冯志炫(GIA,王悦,挂在盒子上乐队主唱,跨界艺术家。冯志炫,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会员,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硕士)

  采用回收的一次性塑料杯和排气管+环保涂料+音响和音乐播放器创作的装置作品。

  建材废料回收椅子和凳子 --设计师:M.U.S(Malmo Upcycling Service:国际新晋当红设计团体,来自瑞典)

  M.U.S专注于发掘瑞典当地建材废料的潜力,强调设计师在循环生产和可持续设计过程中的责任,并于瑞典制造商合作,变废为宝。

  3。建筑与空间

  呼吸避难所--设计师:孙晓天(交互设计师,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硕士,日本九州大学博士,2015 年日本“新媒体”设计大奖全场最高奖获得者)

  这个作品是关于城市生活方式的呼吸避难所,通过呼吸来缓解城市中的压力,连接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灵感背景来源于1862年德国科学家鲁道夫提出的融冰理论中,他提出对于一个系统中处于增熵时,熵则为浪费的能量。新陈代谢中的呼吸是最简单的方式来对抗熵的增加。同时呼吸也能帮助我们放松减压和专注。对整个城市来说,这个城市避难所将是一个治愈的通道,从焦虑到放松,你呼吸着城市,城市也呼吸着你,也是一种连接方式。

  三维打印建筑--设计师:于雷(哈佛大学建筑系硕士,清华大学建筑系博士,北京Archi-solution Workshop (ASW) 创始人,2018 Architizer A+Awards评委会大奖获得者)

  利用工业机器臂创作大型三维打印艺术装置,致力于将建筑思维、方法和逻辑跨界应用,以创新的整合方式提供数字设计及工业解决方案。

  可移动服装店--设计师:小嶋伸也/小大建筑师事务所(建筑家/ 日本一级建筑士/ 小大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之一,曾任隈研吾建筑事务所主任建筑设计师)

  日本是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当地小学都会提供轻便的防灾帽子给每个学生,灾害来临时随时可以迅速保护头部。小嶋伸也受一位日本时装设计师委托,设计一个可移动巡游世界的店铺设计,同时又有强烈的日本特色。利用1000个半透明的定制防灾帽子,组合成直径8m,高度4m的拱形轻量型可移动店铺。帽子本身轻便的特性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非专业人士亦可自行组装;防灾帽子材质本身柔软、重量轻,组合起来后却又足够强度形成固定的空间,强与弱两者之间的矛盾亦是趣味所在。拆卸后的头巾可捐赠给地震多发国,藉此提高市民的防灾意识。

  来源:南山博物馆

  责任编辑: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