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沙盘(局部)。资料图片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沙盘(局部)。资料图片

  深圳商报记者 吴吉

  2016年10月深圳出台的《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力争到2025年,深圳高校数量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25万人,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强市。记者春节前从深圳市教育局得到的数字显示,深圳市目前在校大学生人数是10.38万人,与25万人的目标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未来几年,深圳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脚步不会放缓。

  2020年,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下称“中科院深理工”)计划招收第一批研究生;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将启用,首批将有4000名学生入驻。一所新招生,一所“迁回家”,两所高校将成为深圳在校大学生人数的“新增长点”。

  在校大学生不到广州1/10

  2019年11月,在南科大举行的“首届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论坛”上,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许建领算了一笔账——北京的全日制高校在校生人数是58.1万人,上海是51.78万人,广州达到108.64万人,而深圳只有10.38万人。“深圳高等教育尽管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无法相提并论,与城市自主创新发展的需求差距较大,与履行先行示范的责任要求相距很远。深圳高等教育在未来一段时间,仍需要大力并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许建领说,未来10年,深圳将投入巨资,集中资源办更多高水平大学。

  深圳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心可谓坚决。近年来深圳市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年增长20%以上,2019年预算达174亿元,仅次于北京、上海,生均经费标准是省内其他高校的两倍。2012年以来,深圳市累计高起点建成7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深圳技术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创造出了高等教育的又一个“深圳速度”,全日制高校已达到13所。2019年,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获批设立,深圳技术大学首次独立招收本科生,深圳的高等教育版图进一步扩大。

  一所新招生,一所“迁回家”

  2020年,在深圳高等教育的版图上,将增添两个“重镇”——一所,是即将首年招生的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另一所,则是“迁回家”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

  2018年11月16日,深圳市与中国科学院正式签约共建中科院深理工。2019年11月,在深圳举办的第21届高交会上,中科院深理工首次面向公众揭开神秘面纱。深圳先进院院长、中科院深理工筹备办公室主任樊建平表示,未来,中科院深理工计划走“小而精”的路线,将设置光明、西丽湖、宝安三个校区,计划在校本科生规模控制在2000人以内,将在生物医学工程、合成生物学、脑科学、生物医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先进电子材料六大前沿领域设置学科。樊建平透露,2020年,学校计划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等有关高校,招收第一批研究生。不过,囿于各方面条件,相信首年招生的人数不会太多。

  另一个好消息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将于2020年“回家”!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近日透露,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规划建设20个院系,目前已设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药学院(深圳)、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农学院、生态学院等10个学院,未来,还规划建设文学院、理学院、先进制造学院等,院系将达到20个,在校生人数达到2万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将于2020年9月份正式开学,第一批学生约为4000人,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位于光明区,总建筑面积230万平方米。校区已经于2016年开始招生,不过前期因为校区建设尚未完成,学生都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培养。校区定位以医科和工科为主,拥有文理医工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拥有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具有综合性学科优势的世界一流大学校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启用,将让深圳高等教育的整体规模再上一个台阶。

  未来几年新增一批高水平大学

  尽管深圳的高校建设一直在“提速”,但距离2025年仅有6年时间了,要实现在校生人数增长约14万人的目标,深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记者从深圳教育局获悉,深圳目前正在高起点高标准筹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海洋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港中大(深圳)医学院、音乐学院等,加快推动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天大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哈工大(深圳)国际设计学院获批设立。未来几年,深圳将新增一批高水平大学,在校生人数也将水涨船高。

  目前,深圳已经确定筹建的海洋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都与城市定位密切相关,而医学院、师范大学等,都是补齐民生短板的“刚需”。“两会”上,委员、代表们普遍认为:深圳高校的“品类”还应该更丰富,避免千人一面。值得一提的是,许建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高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仅占比17%,这是深圳高等教育存在的不足。深圳的高等教育,在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数量等方面依然与深圳经济发展速度、人口总量规模之间存在差距,这也是深圳高校布局“落子”时需要考虑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