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兴业银行深圳分行积极行动,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开展活动,广泛宣传金融支持疫情防控政策、积极回应金融消费者关切的问题,通过剖析发生在兴业银行深圳分行的真实案例“以案说险”,向金融消费者提示常见消费风险、欺诈陷阱,不断强化金融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广告

  案例一:手机银行或网银曾交予他人代操作,泄漏个人信息

  王先生到兴业银行深圳分行网点反映手机频繁收到短信,提示登录手机银行密码错误,但自己并未操作登录,且知道登录密码不会输错,质疑是否为兴业银行手机银行功能漏洞。经工作人员耐心询问后,王先生回忆起曾将手机给他人代为操作转账,所幸发现的早,并未造成经济损失。

  案例分析:

  王先生基于对他人的信任,交由别人代为操作手机转账,造成个人信息泄漏,容易引发盗刷或诈骗。

  风险提示:

  个人敏感信息要妥善保管,不得转借或委托他人使用,有密码泄露可能的情况下,必须及时更换。收到可疑短信提示信息时,应及时拨打兴业银行客服热线95561或到营业网点核实。

  案例二:网络购物退货,点开卖家链接卡内资金不翼而飞

  张女士到银行网点求助,称自己通过某软件购物时,卖家承诺可退货退款并发给她一条链接,点进去输入银行卡密码后,发现卡里八万元不见了,自己可能被骗了。兴业银行深圳分行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立即协助查询银行卡流水,发现这笔钱被骗子购买了基金,并马上提示张女士在网银上赎回基金、修改密码,并引导其向公安局报案。最终,在银行的帮助下,张女士挽回了8万元损失。

  案例分析: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链接套取客户银行卡信息,防范意识薄弱容易将重要信息轻易泄露给他人,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但好在及时向银行寻求帮助,挽回了经济损失。

  风险提示:

  手机信息勿轻信,确认来源最重要。切勿轻易点击网络链接,不可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输入银行卡密码。请广大市民务必提高风险意识,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案例三:以信用卡逾期为借口要求转账,并复制手机号码

  刘女士致电兴业银行深圳分行表示接到陌生电话,对方告知其某银行信用卡账户逾期会影响信用记录,要求其将一笔资金转入指定的账户,以便证明还款能力。刘女士信以为真,当即转账给对方提供的账号,随后发现自己的手机号码被复制监测,其电话一直被占线,便使用其他手机致电我行寻求帮助。

  案例分析:

  诈骗分子会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客户第一时间未核实该电话叙述的真实性,给不法分子留下可趁之机。

  风险提示:

  不要轻信陌生电话、信息,对于直接转账类的资金交易要多一份警惕,不要惊慌无措或轻信上当,更不要轻易交付账号、密码等金融信息。

  案例四:以高收益和无风险投资引诱老年人,开展非法集资诈骗

  一对老年夫妇来到兴业银行深圳分行网点,表示想要转账参股“党的一个组织”,每月能拿到很高的分红,他跟老伴已经入股几个月了,每个月都能收到一笔回报,是中央集团很“靠谱”。工作人员认为存有诈骗嫌疑,立即通过发信息请主管协助联系派出所,同时保持跟老人聊天拖延时间等待民警的到来。老人对骗子所说的“党组织”深信不疑,甚至拉拢银行工作人员跟他一起投资。民警赶到后通过调查,得知这是一种诈骗形式,老人明白后同意不再转账给诈骗方。

  案例分析:

  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诈骗手段不甚了解、希望获得投资收益保障退休生活的心理,通过发布微信群二维码并在微信群中以投资人身份大量发送自己获得大额收益的消息,吸引老年人参与投资,进而向不法分子转账。

  风险提示:

  避免投机心理,不要被高回报和无风险的宣传承诺所迷惑。此类融资诈骗案件社会影响十分恶劣,广大群众需要擦亮眼睛,警惕受骗。

深呼吸 圳能量!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深圳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