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昌龙主讲的诗词讲座“梨花落后清明——古典诗词中的清明节”在中心书城北区举行。

广告

  该活动是由深圳市文明办主办、深圳出版集团承办,“ 我们的节日 ” 清明系列活动之一。

  “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绵雨过清明。清明节是我国古代四大传统节日,在中国非常重要。”活动现场,尹昌龙以一首首经典诗词带领现场听众品读清明节的文化意蕴。

  一讲到清明节,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杜牧那首诗: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多么令人神往,有好花好梦好景。这首诗的知名度就像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影响非常之大。

  春天的雨让人容易产生愁思,像 “ 丁香空结雨中愁 ”,“ 悠长的雨巷 ”,能够想象一种伤感、惆怅。“ 路上行人欲断魂 ”,断魂就是丧魂落魄的样子。清明的时候思念亲人,悼念亡人,往往产生伤感、惆怅、魂不守舍的感受。想到的只有喝酒。清明的雨落了之后,感到有点凉意,喝点酒暖暖身子。另外则是借酒浇愁,浇心中的块垒。

  孟浩然的《清明即事》也是讲清明时节的愁思。尽管春光无限美好,心中还是无限惆怅。

  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春天花开花落,绿草如茵,莺在飞,蝴蝶双双在花前嬉戏。多么美的春天的景象,但是在这样的春天里,人心自有一份愁思。坐在家里相忆,可能是忆亲人,也可能是忆亡故的友人。

  初唐大才子宋之问写《途中寒食》,在旅途路上碰到了寒食节,有点类似于杜牧的 “ 路上行人欲断魂 ”。

  途中寒食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自己骑在马上,一路颠簸,已经到了暮春时节,又碰上了寒食节。故乡远远的望不见,心中想着自己流浪天涯,故乡的柳条一年年绿了,一年年又黄了,自己流落在外,回不到那片永远惦记的故土,这是故土之思。

  清明之际也有作情人之思的,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写到:

  红窗月 · 燕归花谢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

  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

  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

  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

  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

  语罢一丝香露、湿银屏。

  过了清明,风景还跟往年一样,但是心情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就在去年,他跟心上人缔结了盟约。那是一个夜晚,春夜的星星在天空闪烁,两个人写下爱情的誓言,说一生不要辜负这秘密的约定。所以到了今年的清明,马上想起远方的心上人。

  清明节有各种各样的思念,而最集中的还是对亡人之忆,纪念和追忆那些已经长眠地下的人。尹昌龙又以清代诗人李渔的《清明前一日》、宋代诗人王禹偁的《清明》、辛弃疾的《满江红 · 暮春》等诗词为例一一品读。

  尹昌龙指出,清明给我们的不只是哀伤,在这样一个春和景明的时刻,清明也映照着美丽的春天,万物的萌动,自有她勃勃的生机。此刻的春天,带给人们的还有深深的祝福。如韩翃的《寒食日即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希望美好的祝愿带入到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家庭,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起一个温暖的名字。在这个时节,我们既想念那些逝去的亲人,更让这些活在当下的人,抓住现在,带着美好的祝愿,快乐的生活。

  据悉,自4月2日起,由深圳市文明办主办、深圳出版集团承办的“我们的节日”推出了3场丰富的文化活动,从线下到线上,从电影到诗词,让市民在传承“慎终追远,缅怀先烈”文化的同时,充分利用多样形式,赋予传统节日时代精神。据了解,该系列活动共吸引200余万市民参与。

  (审核:刘昱婵)

  (编辑:曾昱雯)

深呼吸 圳能量!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深圳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