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科学城建设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啦!深圳市光明区针对光明科学城建设期间已签约科研机构的办公及研发空间需求,帮助协调解决过渡场地,并提供资金补贴,让科研机构能够迅速投入运营,对此,央视专访了广东省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院长谭力海。

广告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00:00/00:00
当前音量:100%
Loaded: 0%
17:31
  • 复制视频网址
  • 拷贝调试信息
  • V11220.210521.03

视频加载失败,请查看其他精彩视频

央视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这两天的光明,在聚光灯下频频亮相,深圳卫视等多方媒体也积极关注,还“火”上博鳌亚洲论坛。

  昨天,光明科学城科研机构平台集中入驻系列活动在光明区云智科技园举行,八大项目集中入驻光明,标志着光明科学城已经进入了科技平台大集聚和创新能力大提升的新阶段。

  这次集中入驻系列活动,包括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入驻,也包括深圳湾实验室场地二期项目、材料基因组临时实验配套设施等启动建设,以及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光明科学城创新验证转化基地(深圳大学)等项目签约落地。

  当前,光明区正朝着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方向奋勇向前,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今日之光明,正日益成为国内外科学家心中的“诗和远方”。

  本次活动迎来一批科研机构和科学家团队入驻,启动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和前沿交叉平台,签约合作一批科研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光明“科学阵容”更加壮大,创新能量愈发澎湃。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作为光明科学城首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建设团队过渡入驻科润大厦,计划2022年底建成世界一流的超级计算机系统,为大湾区、全国乃至全球的气象、材料、化学、生命科学、海洋等领域科学研究提供充足算力支撑。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初步效果图。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初步效果图。
超级计算机效果图。超级计算机效果图。

  深圳湾实验室场地二期工程

  深圳湾实验室(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作为广东省、深圳市布局建设的重大创新载体,以肿瘤、代谢与心血管、神经退行性、传染性等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为核心,以IT+BT融合及多学科交叉为特色,开展生命信息、生物药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研究,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人才、科研、平台创新高地。

深圳湾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

  深圳湾实验室实验二期场地选址高科国际创新中心,场地约2.7万平方米,建设实验动物设施、公共仪器平台、课题组科研用房及配套用房等,计划于2021年底竣工。

深圳湾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

  目前,深圳湾实验室已围绕重大疾病、学科技术、产业转化三个维度设置14个研究所/中心,引进研究团队80支,科研人员占比超80%。全职引进40余名来自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等世界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年轻研究人员。规划到2023年底,科研团队达200支,人员规模达3000人。

  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

  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是深圳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双区驱动”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负责建设“世界一流、深圳特色”的标志性、稀缺性、先进性综合粒子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研平台,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锋队、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过渡场地。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过渡场地。

  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

  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作为深圳市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五家共建单位之一,致力于推进面向临床应用的脑科学创新研究和开展神经医学前沿技术研发,努力推动人脑功能区精准定位、脑功能康复、儿童脑智开发和神经医疗器械研发等关键技术产业化。

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模拟图。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模拟图。

  研究院选址云智科技园,建筑面积2049平方米,目前已引进科研人员60名,计划到2025年引进科研人员超过100名,将聚焦脑疾病患者术前脑功能分析检测、神经康复、正常人群智力开发与保护、神经影像高精尖核心技术等方面,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和仪器设备,大力引领神经科学关联的数字化智慧产业发展。

  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

  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作为光明科学城将创新与转化深度融合,面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沿途下蛋”基本导向,探索性打造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在一栋楼里搭建源头创新至成果转移转化一体化创新平台,建立从“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打破“从0到1再到10”的产业孵化时间壁垒,推动工程生物领域科技型企业加速孵化及集聚发展,加快健全深圳工程生物学领域的创新生态链。

 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 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

  项目选址卓宏大厦,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目前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已有Amyris、未知君、蓝晶生物等三批共23家企业通过遴选,计划到2025年吸引和培育不少于50家工程生物学领域高新企业,助推光明科学城建成全国合成生物学产业高地。

  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

  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以推进脑科学、脑技术、脑健康、脑疾病与脑智能等领域产业升级为出发点,围绕脑科学新技术开发应用与企业孵化,通过创新“产业和医院出题,科研人员答卷”运行模式,推进“产、学、研、用、资”深入融合,打造支撑脑科学技术“创新、创业、创投融合发展”的立体化平台。

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选址。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选址。

  项目选址滨海明珠工业园,建筑面积10140平方米,计划建设组织成像和神经光学技术等平台,到2025年12月底,累计引进和孵化脑科学技术领域企业团队不少于40家,积极推动在光明区形成脑科学上下游产业链高度聚合、快速发展的脑科学产业生态。

  材料基因组临时实验配套设施

  材料基因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国家重大需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应用为导向,致力于为先进材料研究提供关键软硬件技术和工具,加速新材料“发现-开发-生产-应用”进程,实现新材料“按需设计”最终目标。

  项目过渡选址华美居,建筑面积3926平方米,将围绕高通量制备、实验室表征、中子表征和计算平台四大板块规划布局实验及科研办公空间。推动到2023年,打造从设计、合成、表征到计算反馈的材料研发全链条,加快深圳市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进材料基因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光明科学城创新验证转化基地(深圳大学)

  以信息、生命和新材料等领域为重点,依托深圳大学高端人才、科研平台、科技成果等优质资源,瞄准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过程中概念验证、小试中试、成果商业化等关键环节,规划建设创新验证中心、智能感知与信息解译技术创新中心、表界面结构与材料创新中心等平台,通过概念项目验证资助、种子基金支持、专家咨询服务、创业人才培养、孵化空间建设等途径,打造集共性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共享制造与测试平台、产学研合作、科谱教育等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和服务载体。

光明科学城创新验证转化基地效果图。光明科学城创新验证转化基地效果图。

  接下来,光明区将聚焦搭建具有光明特色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依托大装置、大设施、大平台,汇聚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优势,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一个“不一样出彩”、高颜值的深圳北部中心,努力建设“科学、城市、产业、生态”四位一体、集中度显示度更趋显著的世界一流科学城,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做出新贡献!

  (内容来源:央视网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光明区委宣传部)

  (审核:卓李怡)

  (责任编辑:聂国娜)

深呼吸 圳能量!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深圳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