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急危重症医学中心团队利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成功救治生命垂危的溺水男性。ECMO治疗历时6天,命悬一线的患者终于逃过一劫,顺利脱机,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后续治疗。
命悬一线,紧急治疗
2021年12月15日下午,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接到120调度命令,有人在路边水沟溺水需要紧急救助。救护车到达现场后发现溺水者是一位中年男性,已经被人救到岸边。然而情况并不乐观,病人虽还有反应但神志并不清醒,口鼻可见大量污水流出,呼吸急促,面色紫绀,心率快,烦躁不安。急救医生紧急给予气道处理,缓解病人缺氧的同时转送回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

到达医院后,急危重症医学中心团队给予患者呼吸机支持呼吸,但缺氧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在呼吸机使用100%纯氧支持情况下患者的指脉血氧饱和度也只能达到80%。氧合指数<80,由于肺部的弹性太差,呼吸机在不断地报警。很显然,患者发生了严重的急性肺水肿、ARDS,肺泡充满了黏液而无法进行气体交换,这种情况下即使用呼吸机和高浓度氧疗也无法让这些肺泡进行有效氧合。同时患者合并严重感染性休克,降钙素原高达72ng/ml,需使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维持血压,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善病人的缺氧状态,患者的器官功能将会迅速衰竭进而死亡。这时,体外膜肺氧合(ECMO)就是患者唯一的希望。

ECMO技术,挽救生命
然而ECMO是一项极高危操作,当时患者的家属并不在现场,无法取得家属的书面同意。时间就是生命,在急危重症医学中心教授寇秋野带领下,与主治医师林熙泉、主治医师刘恩贺、副主任医师刘宗贵,医师肖朝兴等共同商量治疗方案,在等待家属到场时间内,积极抗感染、支气管镜吸痰、抗休克、肺保护通气策略、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待夜间22:00家属终于到达医院,经急危重症医学中心医疗团队与家属反复沟通病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ECMO团队林熙泉医生、刘恩贺医生、肖朝兴医生、刘璇医生、刘宗贵医生、沈嫣护士、廖文斌护士长等快速准备物品、消毒、铺巾、预冲、穿刺置管、转机一气呵成,随着血液成功在ECMO系统中进行氧合,患者的氧供得到改善,生命征也渐渐稳定下来。

在随后几天里,医护人员通过支气管镜肺泡清洗、震动雾化、肺保护通气、各种监测和调整等,终于在6天后,病人的肺水肿及ARDS好转,肺功能恢复,脱离了ECMO。

ECMO是重症医学科顶级的生命支持技术,能对重症心衰、呼吸衰竭的病人提供有效的心、肺功能支持,即先让病人活下来,以便为原发病的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因此,ECMO被誉为重症医学科的“核武器”。据了解,此次是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开展的第一例危重症患者的ECMO治疗技术,标志着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抢救治疗技术获得了重大技术突破,也是增城首例,填补了区域ECMO技术的空白。
深呼吸 圳能量!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深圳官方微信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