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热播剧的上映,再一次将宋代茶文化推到幕前。为进一步探寻茶百戏的传承之路,7月13日,由八马茶业倾情打造的《了不起的中国茶·对话名家》系列,邀请到了《梦华录》茶百戏技术指导、非遗茶百戏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章志峰,向大众讲述他与茶百戏之间的故事。

广告

  中华茶百戏,茶汤幻变的千年绝技

  茶百戏到底是不是咖啡拉花?面对疑问,章志峰耐心地解释道:“茶百戏典出北宋陶榖《荈茗录》,是用清水在茶汤上绘制出多样图案的一种技艺。从表面上看,它和咖啡拉花确有相似之处,但不管用料上还是技艺上,茶百戏都要更加讲究和复杂。”

△清水幻化成图案△清水幻化成图案

  对于《梦华录》中出现的茶百戏手法,章志峰点评道:“剧中表现了北宋时期茶馆里的故事,呈现了注汤幻茶和下汤运匕两种方法,其中胡掌柜用汤瓶注汤,使茶汤幻变出文字;而赵盼儿则用茶匙加水,在茶汤的表面幻变出各种生动的图案。”

△以茶匙为“笔”蘸清水作画△以茶匙为“笔”蘸清水作画

  历史上,完整的茶百戏表演步骤十分繁复,包括碎茶、碾茶、罗茶、候汤、烫盏、取粉、注汤、击拂、分茶等,而《梦华录》表现的主要是击拂和分茶。

  茶百戏,宋代雅致的生活美学

  据悉,宋人有生活四艺:“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其中“点茶”是宋代最“流行”的饮茶方式,它之所以如此受宋人欢迎, 是因为点茶法制作的茶汤在搅拌后会形成大量泡沫,改变了煮茶法茶汤较浓的苦涩,让茶汤变得更为绵柔、爽滑,而且原料加工比煮茶法更为精细。

  茶百戏与点茶法之间关系密切。茶百戏可以说是点茶的延伸,将点茶法的品饮功能,升华为一项艺术活动,其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茶百戏可以实现清水作画。传统绘画都是以白色的纸张为背景,加以其他颜色构成图案,而茶百戏则相反,以白色为点缀配以深色背景构图,可用清水多次幻变图案,其惟妙惟肖的程度相比传统绘画更具流动、灵动的意趣。

  行走在古今茶文化间,茶百戏复原之路

  茶百戏是如何重回世人眼前的呢?这还要从1983年说起,当时章志峰还是一名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的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古籍中发现了有关茶百戏的介绍,由此结缘,开启了他探寻茶百戏的漫长之途。

  指导老师叶延庠教授的一席话令章志峰茅塞顿开,“他说,茶百戏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认知宋代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窗口;我们作为茶叶专业人员,有责任去恢复茶界一些未知之物。”

  复原之路,崎岖难行。迎面而来的第一个难题是,茶百戏到近代几乎失传,有关历史资料极其有限,“我毕业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10多年时间去收集古籍”,章志峰说道。

  第二个难题是,如何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将茶百戏复原。由于茶百戏在当代缺乏活态见证,此时前辈建议他从日本茶道入手,因为日本茶道当初就是从中国传入的。1997年和2004年,章志峰两度考上了公派赴日留学。

  除了将茶百戏复原,章志峰严守古法用清水幻变图案、研膏茶原料加工技术,在保存古法的同时,扩展了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等六大茶类的研膏工艺,图案的保留时间也从古代记载的“须臾”,延长到两至四小时。茶百戏之于章志峰而言,是一项人生事业。

深呼吸 圳能量!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深圳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