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深圳的科技之“快”,为中国教育注入“慢力量”?教育行业出身的向开兵善于思考教育的本质:“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点亮孩子的梦想,让孩子们拥有学习的原动力。”他表示,如何能让孩子们自发自主地爱上学习是大多数家长们的教育痛点。然而,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每个人的兴趣点和天赋各不相同。

广告

  向开兵于2017年发起成立深圳市科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利用深圳的科技资源优势,将科技融入学校的教育中,用科技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找到孩子们的兴趣点?他说道:“教学内容和方式显得十分重要。传统填鸭式的教学很难培养孩子们自发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更早、更广泛地接触科技教育实践。”为此,科路教育专门打造了中小学科技实验室集群、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城、全球青少年科创营三款产品。

  深圳高科技企业资源丰富,研究方向分布在材料、化工、通信、医疗、环保、大健康、医药、物流、高端制造等领域,涵盖了深圳市的7大支柱产业和很多新兴产业。向开兵一方面去联系企业,着力把企业丰富的资源推到学校;另一方面,先后联系深圳市上百位校长,不断向他们传达自己的教育理想;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科路搭建起了学校教育与科技公司之间的桥梁。

  将“腾讯、华为、大疆”科技搬到学校

  向开兵在与校长、老师、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深圳的孩子与全国其他地方的孩子一样,他们了解腾讯公司也都是通过手机资讯、报纸、新闻报道等方式粗略了解,并没有深入腾讯内部去参观过,也不清楚腾讯具体在做什么。“有的学校没有机会去参观,更没有邀请过腾讯的人来学校为孩子们讲授一些科技知识。”他认为,如果孩子们生活在深圳,没有利用到这么好的科技资源,那是很可惜的。

  2021年11月13日,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实践促进会与深圳市明德实验学校携手,打造出了全国首个教育科创综合性科普教育展示基地——明德科技创新实验室。其中,18个科技创新实验室基本涵盖了深圳高新企业的前沿科技,包括航空航天实验室、汽车工程实验室、仿生机械实验室、数字制造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海洋资源实验室、河道治理实验室、海绵城市实验室。此外,还有关于虚拟现实、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影视媒体等领域的实验室。

海洋资源实验室海洋资源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不仅为学生打造出了一个高仿真可交互、可探索的深度科技学习环境,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据向开兵观察,在明德科技创新实验室内,每天座无虚席,孩子们都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发性提出研究课题,和老师、同学互相交流。

  目前,深圳已成立多个教育领域的实验区,例如首批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智慧教育示范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全国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

  在各方努力下,当明德学校实验室在正式投入使用的时候,他终于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但后来团队面临了新的问题——由于明德实验学校的科技创新实验室设立在校内,因此不方便接待太多外来人员,不能与其他更多学校的学生共享。其他学校的校长也想在自己学校打造这样的科技创新实验楼,但多困于人力、物力有限,总不能如愿。

  如何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先进的科技教育呢?

  这个问题开始困扰着向开兵和他的团队。最终,他们研究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做一个小型的综合科技实践基地,由20个不同题材的实验室构成,预计可以让1000名孩子同时参观。“未来如果条件成熟,会在全市的每个区都建一个。这样,全市就有10个综合基地,因为实验室链接的企业不同,每个基地的教育内容也不同,孩子们还可以跨区参观、学习。”他说。

  向开兵还提到:等基地投入使用之后,还准备打造一个一日制学校,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了解到深圳更多高新科技。他说:“我的目标是把这个综合基地建成之后,一年至少让20万个孩子有机会到这里来参观和学习。如果深圳这10个基地建立起来了,那么这里将会是广东乃至全国的一个青少年科技交流与实践中心。寒暑假的时候,就可以满足大量的孩子来参观学习。”

  此外,科路教育科技的团队目前也在跟合作伙伴开发人工智能的测评系统,通过观察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专注度,帮助孩子找到他的兴趣和优势,从而准确选出适合自己学习的实验室。他们一致认为,现在深圳有着最好的科技资源,所以目前要先把深圳的实践基地建设好,同时计划培养出一支富有科技教育经验的师资队伍。

  审核:陈怡燃

  编辑:罗莉兰

深呼吸 圳能量!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深圳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