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原文:

广告

  正值甲辰龙年,我同家人在春暖花开的南海之滨迎接新春,第一站来到了珠江入海口东部——前海石公园。伫立石边,极目远眺,勾连天堑的跨海大桥、错落有致的摩天大楼和生机勃勃的生态公园构成了今天的前海合作区。从一片泥泞滩涂到满眼繁华都市,一场有关于前海日新月异的变迁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开山第一炮,春雷响神州

  1979年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的破土动工奏响改革开放的初乐章。1981年6月6日,《深圳特区报》刊发的题为《蛇口工业区初步奠定基础》的稿件,报道了工程动工以来实施的“五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车、通航、通电讯及平整土地)成果,彰显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随着时光的流逝,这座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保留、传承与重塑。2010年8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2015年,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正式挂牌成立,与蛇口半岛连接的前海,启动了新一轮改革探路。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金融改革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前海依托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启动了一系列探索,在深圳这片土地上又书写了新的创新创业故事。

  发展引澎湃,扬帆立潮头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一段新的历史。在2021年的金秋时节,《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方案》正式发布,标志着前海合作区大扩容计划的开启。这片最具创新活力的南国热土,从最初仅限于大铲湾东南岸14.92平方公里陡增至珠江入海口东岸120.56平方公里,一座背靠莲花山逶迤山脊、面朝伶仃洋广阔水域的现代化滨海新城,便开启了新篇章。

  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今日的前海合作区同蛇口模式一脉相传,创造出了“跨越式发展、创新型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的“前海模式”。发力制度创新,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是前海最鲜明的底色。多年来,前海不断出台改革政策措施,创造了大量“全国首个”“全国率先”“全国第一”;搭建各类平台,拓宽产业空间,打造先行先试、边行边试、合作共试的制度创新“前海模式”,成为吸引各类企业前来投资兴业的“金字招牌”。前海的奇迹正是以其精雕细琢,精耕细作的生动实践,再次让世人见识了改革开放的“深圳速度”。

  审核:林兰苹

  编辑:李芬

深呼吸 圳能量!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深圳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