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是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深圳特区报》A04版整版刊登了《深圳:以青春之志贡献志愿力量》专题报道,讲述深圳志愿者以青春的激情与活力,为志愿服务事业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的故事。

12月5日,是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12月4日,深圳举办“喜迎十五运 青春有志愿”2024年深圳市12·5国际志愿者日主题活动,为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营造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对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作出系统部署,明确指出志愿服务是新时代党引导动员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
深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青春之城,也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志愿者之城”,正以独有的蓬勃朝气书写志愿服务新的篇章——
目前,深圳注册志愿者数量超过400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22%,每5个人就有一名志愿者。其中45岁以下志愿者占78.3%,平均年龄36岁。他们以青春的激情与活力,为志愿服务事业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深圳志愿服务朝着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扩展,作用发挥更加凸显,支持保障更加有力,专业水平更为彰显,不断擦亮“志愿者之城”文明底色。
强治理:推动志愿服务参与基层治理

今年植树节,团深圳市委、市青年联合会、香港深圳青年总会、市义工联合会共同在阳台山森林公园种下一片“深港青年林”,101株大叶紫薇见证深港青年的友谊。
这些年来,深圳团组织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在绿美深圳生态建设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在全市成立“1+11+N”绿美深圳志愿服务队,通过组织化、社会化、网络化动员机制广泛参与认种认养、林地抚育、垃圾分类、公园导赏、自然宣教等生态保护志愿服务。
2024年已种植“深港青年林”“深圳红领巾林”等特色青年林104片,种植各类乔木5399株,开展生态环保类志愿服务项目1.37万项,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55.42万小时。
从生态保护到助老助残助弱,从交通安全到社区服务……五级志愿服务组织为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小区”五级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在全市建立4189个市级组织,1852个区级组织,831个街道级组织,6211个社区级组织,实现社区志愿服务组织100%覆盖,2548支小区志愿服务队将志愿服务组织和工作延伸到社区小区基本单元。
阵地广覆盖,时间“不打烊”。深圳现有157个志愿服务站点,不断加强标准化建设,为市民提供“365天不打烊”志愿服务,包括信息服务、志愿服务体验、文明服务、应急服务、便民服务等。全年参与志愿者约100万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超1000万小时,服务市民人数逾千万。
强专业:1200余支服务队涵盖21个领域

从19人的志愿热线到超400万人的“志愿者之城”,从数个全国第一到如今涵养城市人文精神,深圳走出了一条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从提供社会服务向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跨越的发展道路。
团深圳市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主线,围绕深圳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要求,联动行业部门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多年来,立足助老助残助弱、心理健康、纠纷化解、医疗救护、绿美深圳、垃圾分类、食药安全等领域成立1200余支专业志愿服务队,有效补充政府公共服务。“志愿深圳”信息系统显示,在深圳,每年有超过60万个志愿服务项目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
如今,深圳志愿服务专业化程度和精细化水平持续提升,不断延伸参与社会治理的“触角”,一批批专业志愿服务组织不断涌现。
成立于2016年6月的“美丽深圳”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超7500人,累计开展清山净滩、垃圾分类、文明养犬、城管法制及关爱环卫工人等志愿服务活动超1.7万场,服务人次超54万人次。该队伍已成为深圳城市管理的重要力量,在山海连城绿美深圳建设、洁净城市创建、城市秩序维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圳大学萤火虫计划支教志愿服务队依托“萤火虫计划”支教项目,累计超1200名志愿者参与支教服务。一批又一批学生志愿者秉持“一切从孩子出发”的理念,在寒暑假期间前往省内外需求地区开展短期支教活动。
在11月刚刚落幕的2024年深圳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526个项目参与创历届之最,项目内容涵盖文明实践、应急救援、卫生健康、绿美深圳、助老助残助弱、生态环境保护等21个志愿服务领域,集中展现了深圳志愿服务“范围广、专业性和创新性强”的特色亮点。
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深圳的3个项目——“福至青心”青少年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项目、“重塑未来”肢体重建医疗救治公益行动、“志愿乐途”大鹏新区“公益+旅游”志愿服务项目,从全国3万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集体斩获大赛银奖。
强赛事:招募超万名志愿者护航十五运会

12月1日,迎着岁末的朝阳2024年深圳马拉松拉开帷幕。在激情飞扬的赛场上,除了全力奔跑的参赛选手们,还有3667名志愿者,活跃在赛场起终点、沿途水站、补给点……他们用2.5万小时的热情付出为赛事的顺利举行保驾护航。
这些年来,深圳持续做好文博会、高交会、深圳马拉松等展会赛事志愿服务保障。志愿者在大型体育赛事的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深圳每年会举办超过300场大型赛事展会,在这些活动现场,总能见到熟悉的红马甲活跃在各个角落,他们用专业、热情、高效的志愿服务,为赛会顺利举行贡献志愿力量。这些志愿者的主力军,来自深圳各大高校的青年学子,他们怀揣着热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2025年11月,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将在粤港澳三地举行,这是粤港澳三地承办的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一座青春洋溢的“志愿者之城”,城市志愿服务“焕新升级”。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深圳赛区执委会将联合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暨南大学深圳校区、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14所高校招募超1万名赛会志愿者,联合团深圳市委组织招募超3万名城市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凝心聚力充分展现“志愿者之城”风采。在刚结束的国际志愿者日活动现场为14所志愿者派出高校“赛会专业志愿服务队”授旗。
强典型:选树2024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十佳志愿者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打造“志愿者之城”的部署要求,团市委大力选树志愿者先进典型,引领广大热心群众共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在12·5国际志愿者日主题活动现场,公布了2024年深圳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十佳志愿者”获奖名单并为其颁奖。他们是深圳市罗湖区志愿者联合会副会长张楠、深圳市智美调解志愿服务队队长童定国、2004年巴黎奥运会赛会志愿者李一川、深圳市大鹏新区志愿者联合会秘书长孙华健、深圳市公共安全义工联合会秘书长杨明川、深圳市罗湖区享益志愿服务协会会长幸水平、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志愿服务队资深志愿者何显红、中海油服蔚蓝力量志愿支教服务队负责人王海、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志愿服务队队长林春、交通银行志愿服务讲师团负责人江雪。
活动现场还为2024年深圳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5个一等奖项目和10名“十佳志愿者”颁奖,为11支第二批专业志愿服务队授牌。
2024年深圳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奖名单发布526个项目参与创历届之最
在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团深圳市委联合市委社工部举办2024年深圳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11月27日,大赛决赛在深圳中心书城正式举行,50个优秀入围项目依次登台路演,从创新性、实效性、可复制性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展示项目特色,讲述志愿服务暖心故事。
经过激烈角逐,“暖心行动”——志愿者关爱计划、“暖薪解纷 谈和容易”志愿服务项目、志愿乐途——深圳市大鹏新区“公益+旅游”志愿服务项目、星星学堂、幸福菜园志愿服务基地等5个项目获得一等奖。
首次采用“1+3”赛制模式 ,50个优秀项目入围决赛
2024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下称《意见》),指出要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运行,打造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群众欢迎的项目。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进一步深化“志愿者之城”建设,推动深圳志愿服务事业专业化发展,助力深圳打造城市文明典范,并为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团深圳市委于2024年10月中旬启动2024年深圳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
大赛首次采用“1+3”赛制模式,即1个标准赛+3个专项赛。其中,“标准赛”面向文明引导、科普讲解、公共安全、科技志愿、心理健康、垃圾分类、志愿宣讲、赛会展会等志愿服务各个领域,注重申报参赛项目的创新性、实效性、可复制性和社会影响力。“专项赛”则围绕市委、市政府关心关注的重点工作领域,设置“百千万工程”“绿美深圳”“助老助残助弱”三大专项赛道,旨在发掘和培育一批重点领域专项志愿服务项目。团深圳市委对获奖的优秀项目予以资金扶持。
大赛启动后,很快得到全市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响应。仅两周时间就收到526个项目报名参加,数量创历年之最。项目内容涵盖文明实践、应急救援、卫生健康、绿美深圳、助老助残助弱、生态环境保护等21个志愿服务领域,集中展现了深圳志愿服务“范围广、专业性和创新性强”的特色亮点。
11月7日,团深圳市委组织全市各领域志愿服务专家以及来自11个区的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在公证部门的全程公证下进行初审,50个优秀项目入围决赛,并参加了11月20日在深圳市团校举办的“2024年深圳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50强路演训练营”,深入了解“志愿服务项目品牌打造及传播、志愿服务项目设计与实施、志愿服务项目路演技巧”等课程,进一步提升项目的专业化设计和路演能力。
项目专业性和创新性强 ,深度参与社会治理
11月27日,50个优秀项目以崭新面貌集聚在人流量大的深圳中心书城,逐一展示项目的特色亮点和服务的心路历程。
“我和志愿服务的缘分从一只小红耳鹎开始。2022年的一天,我捡到了一只被太阳晒得奄奄一息的小鸟,我很想带它去看医生,但发现深圳只有三家医院能给小鸟看病,而且离我都很远。通过网络求助鸟儿医生,我学到了救助小鸟的知识,成功救活并放归了它,而我也因此成为了一名小鸟救助志愿者。”伴随着一阵稚嫩的童声,本次大赛年龄最小的参赛选手、育才二小的学生赵彦承分享了南山区“红领巾护鸟队”志愿服务项目,赢得现场热烈掌声。自该护鸟队成立以来,已有61名戴着红领巾的小讲解员走遍学校教室、图书馆、自然教育中心,完成了97场护鸟科普宣传活动,参与活动青少年超过5000人。
“在南澳鹅公湾海域,国家2级保护动物中华鲎被鬼网缠绕,我们派出潜水队伍,成功解救;东涌海域有人跳海失联,我们出动搜索,成功打捞……” “向海而行”红星水域救援项目分享人曾智的讲述非常引人入胜。这支由大鹏新区退役军人组成的水域搜救红星志愿服务队拥有32名救援专业志愿者和342名保障专业志愿者,根据队员不同专业领域,划分“潜水、水上飞翼机器人、舟艇、浆板”四个救援分队,针对大鹏新区水域险情开展水域救援、潜水打捞、山野搜救、绳索救援、紧急医疗救助和科普宣传等志愿服务,一旦接到险情,便立即启动救援,争分夺秒抵达现场。数据显示,自服务队成立以来,开展了约百场水域搜救志愿服务活动或任务,服务3200人次。
让宝安老人感受到身边温暖的小细节之一则是“就医有人陪了”。由深圳市宝安区志愿者联合会联合区卫健局、区老年人协会,在辖区人民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心医院、纯中医院等开展的“医路有你,志愿相伴”助老就医志愿服务项目,以“电话预约就诊服务”“陪护就医”等志愿服务形式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和暖心就医服务。“我们将70岁以上高龄老人作为服务重点,对80岁以上的老人则实施‘一对一’服务,包括陪伴就诊、体检、打印报告单、取药等,提升老年人就医体验感、舒适度。”项目分享人刘思彤说。
“从这些小切点出发,进而自发形成志愿组织,是深圳志愿服务的一大缩影。体现了作为‘志愿者之城’的深圳,是非常真实、非常温暖的。”决赛评委、深圳市义工联专家团成员文尧表示,种种充满想象力的志愿服务实践,是城市品格、城市形象的一次对外推广。
“50个入围决赛的项目能从500多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是深圳400万志愿者和1.67万个志愿服务队的集中代表。”深圳市义工联合会党委书记刘林波认为,参赛项目与深圳高质量发展、和谐发展、平安发展和国际化定位紧密相关,呈现出专业性、创新性等特点,不仅高度契合“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也体现了志愿服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
最终,大赛决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优秀项目奖20名,以及6个专项优胜奖和6个最佳组织奖,成为集中展示深圳志愿服务实践成果的盛会,为广大志愿者搭建起开阔视野、交流合作的平台。
(来源:深圳特区报)
(审核:梁睿)
(编辑:邓佳丽)
深呼吸 圳能量!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深圳官方微信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