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大湾区”成为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的热词之一。8月29日,多位行业人士在论坛上探讨如何在大湾区“点绿成金”。

  在下午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分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戴彦德首先分析了大湾区的发展现状。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2018年GDP总量占全国的12.1%。但是,其终端能源消费仍以电力为主,据研究所的数据,2000-2017年,大湾区电力消费量年均增速达7.8%。此外,2017年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15.5%。“建设世界级湾区,离不开生态环境质量的支撑,因此,我们应该探索一条经济和环境并重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事实上,探索环保节能的发展模式,比如开发新能源,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戴彦德表示。

  对此,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表示,在今年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及“绿色”27次,“低碳”15次,“生态环境”11次,“环保”8次,可见对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视。

  对于如何打造“绿色大湾区”,嘉宾们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方舟表示,深港两地仅一水之隔,两地的生态环境依存度高,因此可加强合作。方舟建议,深港可合作打造西起红树林生态公园、东至莲塘约20公里河段,在两侧建立起滨河绿道,提高深圳河沿岸的整体空间价值。

  在上午举行的高端对话环节,日本横滨市气候变化政策总部主任横芝惠理子说,横滨和大湾区可相互借鉴绿色发展经验,其中确立明确目标和充分发挥市民力量十分重要。“横滨此前发布G30挑战,即在规定时间内将室内垃圾量减少30%。为此我们召集市民举行多次会议,落实垃圾分类等具体措施,后来提前达成了目标。目前,我们正在实行新的3R计划,即回收(Recycle)、减量(Reduce)和再利用(Renew)。”横芝惠理子表示。

  对于制定明确发展目标,戴彦德发表了同样的观点。在具体措施上,他提出制定能源结构优化的目标,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出明确的环境治理目标,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提出明确禁燃时间表,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制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促进知识经济、文化经济等发展。

  此外,多名与会嘉宾提到,建设绿色大湾区,各地协同合作十分重要,“促进区域间各要素流通,更有利于实现目标。”方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