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岁的小龙(化名)家住深圳光明区,年纪轻轻却有着不能 “ 好好呼吸 ” 的烦恼。10 年前,他查出患有甲亢,一直用药物控制。4 年前,他的鼻子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没办法呼吸,平时只能张着嘴呼吸,听力也下降了。近日,小龙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实施了鼻咽部肿物以及肿大的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恢复了正常呼吸和听力。

  多次求医未果,家人几乎放弃

  10 年前,小龙查出患有甲亢,一直用药物控制。但他用药不规律,想起来就吃,忘了就不吃,甲亢一直没有好转,后来发展成明显的凸眼症,眼皮都无法包住眼球。雪上加霜的是,4 年前,他的鼻子突然没办法呼吸,睡觉打鼾声非常大,而且听力也出现问题。

  小龙曾到多家医院检查,检查发现他有鼻咽部肿物,肿物挤压了咽鼓管口。咽鼓管是连通中耳腔和鼻腔的重要通道,起到平衡中耳和外耳压力的作用。由于咽鼓管被堵塞,导致鼓膜(外耳和中耳的分界)内外的压力不均衡,中耳负压、积液,引发分泌性中耳炎。虽然经过药物治疗和多次鼓膜穿刺,但中耳炎仍反复发作。

  要根治这些问题,必须要手术切除鼻咽部的肿物。同时,小龙还患有严重的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加上鼻咽部肿物、扁桃体肥大使得他上呼吸道堵塞,引发严重的鼾症。有好几次,小龙已被推进了手术室准备手术,但由于他患有严重的甲亢,心功能受到一定影响,手术及麻醉风险较大,几次又被推回病房。

▲耳鼻喉科团队为小龙实施手术▲耳鼻喉科团队为小龙实施手术

  

  成功实施手术,呼吸听力逐渐恢复

  5 月 24 日,小龙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就诊。入院后,耳鼻喉科组织了内分泌科、麻醉科、心内科、眼科进行多学科讨论,认为经过药物综合治疗并做好手术前准备,风险可控,可择期手术。

  6 月 3 日,在麻醉师的密切配合下,耳鼻喉科主任樊韵平教授主刀为小龙做了手术。经过两个多小时,医生们通过鼻内镜切除了鼻咽部肿物以及肿大的双侧扁桃体,同时通过耳内镜在双耳鼓膜放置了通气引流管。手术很成功,没有出现手术并发症等风险。

  小龙术后恢复很好,打鼾的症状基本消失,听力也恢复了。出院后,小龙还需要一段时间休养,并继续用药控制甲亢。

  “ 这是第一步,把身体的疾病解除了,以后就可以重拾信心,慢慢回归社会。” 小龙父亲脸上终于出现了笑容。

  这种病青少年高发,早治疗是关键

  原来堵住小龙咽鼓管的肿物叫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属于淋巴组织,表面呈桔瓣样。腺样体和扁桃体一样,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4-6 岁时为增殖最旺盛的时期,青春期以后逐渐萎缩。

  随年龄增长到 18 岁,存有未正常退化萎缩的增大腺样体称之为腺样体残留。患者常伴有咽喉炎、鼻窦炎、鼻炎、鼾症等鼻气管疾病。“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他可以在 30 秒的时间气息全无,接着、挣扎呜咽,发出一阵青蛙叫一样的呼吸声,突然大喘一口,再进入下一个无呼吸循环。这是很严重的 OSA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回忆起小龙的情况,樊韵平教授说。

  据了解,腺样体肥大又叫咽扁桃体肥大,就是这个部位形成病理性增生肥大,由于孩子的鼻咽部比较狭小,当腺样体肥大时,就会堵塞后鼻孔和咽鼓管咽口,导致孩子鼻塞的情况发生,如果是感冒了,或者发炎了,鼻腔里充满了鼻涕等粘稠物,孩子就完全不能用鼻子呼吸了,自然就会张嘴呼吸,从而导致打呼噜的现象。

  孩子长期用嘴呼吸,还会引起气流冲击硬腭,导致硬腭变性、高拱,最明显的就是上嘴唇越来越短,还往外翻,门牙也会越来越突出,导致牙齿咬合不良,下巴也会变短,一笑就会露出牙龈,严重的孩子还会出现面无表情,表现为 “ 痴呆面容 ”。因此,孩子长期打鼾,用嘴呼吸要引起家长的注意,否则形成腺样体面容后就很难改变,将影响到孩子以后的身心健康成长。

  小孩出现腺样体肥大可先保守治疗

  如果没有扁桃体肥大,只有腺样体肥大,并伴有鼻病,此种情况多属于鼻病炎症引起的腺样体肥大,当治疗鼻病为主,鼻病好转后,腺样体肥大容易显著减轻,因此可以考虑保守疗法为主而不是手术优先。

  药物治疗时间,炎症自然转归,顺利情况下也需要 2 周时间,因此,药物治疗应该 10-15 天一个疗程。当然,如果患儿能够配合,每天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或条件允许,每天用吸引器吸除鼻腔内分泌物,效果会更好。

  若是腺样体肥大引起了非化脓性中耳炎,那就要考虑切除了,这样可以尽快解除对咽鼓管咽口的压迫与阻塞,对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有利,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听力。对于鼻咽阻塞症状严重,经一般治疗效果不佳,并有听力障碍者,应尽早行咽扁桃体切除术。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郑天心 责任编辑 徐再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