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进一步推动对学生志愿者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4月24日下午,西乡街道团工委、西乡义工联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了“寻根西乡,传承红色基因”志愿活动。

广告

  下午2点30分,30名志愿者在西乡U站集合,在领队的带领下,队伍有序沿着西乡河—西乡老街—北帝庙—王大中丞祠—绮云书室,回顾西乡人文历史,重温革命先辈光辉事迹。

  在西乡河畔,领队向大家讲解了西乡河的悠久历史,河长18公里,自北向南贯穿西乡铁岗片区、西乡中心区和碧海片区,最终汇入珠江口大铲湾。世世代代的西乡人依水而居,生活在这里的西乡人都称它为“母亲河”。西乡老街,是西乡起源,见证了西乡的繁荣与发展,素有“深圳小东门”之称。在北帝庙,大家都说刚参加完“三月三”庙会,印象很深刻。在北帝古庙内,一幅描绘百年前西乡老街的盛况图,仿佛将历史定格,巡抚塘、卖草街、石头街、出水巷、树下仔……这些是西乡人曾经熟悉又亲切的地名。

  活动中,一行人走进王大中丞祠,王大中丞祠是深港两地仅存的一处,是为纪念清代广东巡抚王来任这位为民请命的官员而建的纪念性祠堂,是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随后大家来到绮云书室,讲解员为大家讲解了绮云书室的来源,它是由郑氏家族的开创者——郑毓秀的祖父郑姚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建造的,是深圳历史上最大的私人书室建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绮云书室”大家聆听了特殊党课——郑毓秀的初心故事。在现场,两位共青团员代表分别诵读了一段《中国共产党党史》。郑氏家族艰苦创业,勤劳致富;善良慷慨,乐善好施;尊师重教,正气做人的精神值得年轻一代铭记和发扬。

  在分享会上,来自西乡中学、西乡小学等志愿者纷纷表示,在活动感受到光辉的历史,特别在听了“郑毓秀初心故事”和“广东巡抚王来任”的故事之后,心里产生了一种由衷的自豪感。

  (通讯员:钟伟福)

  (审核:蔡婷燕)

  (编辑:何卫芳)

深呼吸 圳能量!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深圳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