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2021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质量月”现场会在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第二图书馆(简称“两馆”)项目现场拉开序幕。作为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两馆”计划2023年竣工,届时不仅将成为公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全新载体,还将成为深圳向世界展示艺术的平台。




为系统总结我国工程质量监督历程,宣传展示监督工作成就,激发监督机构活力,推动队伍转型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在深圳市开展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质量月”活动。本次活动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办,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承办,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其中,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的创新管理措施及新工艺工法等展示内容引发众人关注,多项创新措施及高标准的质量管控获得与会嘉宾的高度赞扬。

为市民提供开放的城市交流客厅
深圳美术馆新馆 深圳第二图书馆项目位于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是由一个美术馆、一个图书馆和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公共广场共同组成的建筑群。美术馆新馆建筑面积6.56万平方米,设典藏库、各类展厅、报告厅、活动空间及配套功能区;第二图书馆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设书库中转区、各类综合阅览区、展馆、报告厅及内部配套功能区。


“两馆”有哪些设计亮点,建成啥模样?市建筑工务署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在设计建设上看齐国际一流水平,为市民提供开放的城市交流客厅和智慧体验,打造城市文化展示空间,进一步提升深圳文化与艺术品味。

美术馆新馆将成为展示艺术的窗口和推动中国艺术与国际艺术互动与交流的平台,不仅是进行艺术交流与欣赏的基地,面向公众进行审美教育、丰富市民文化的场所,也是推动当代艺术发展的重地。第二图书馆将成为展现深圳文化发展历程与未来建设的窗口以及深圳文化、学术交流的平台。
在空间秩序上,美术馆与图书馆分布于用地内的东侧和西侧;在建筑形态上,建筑体量方正,在整体形态上呈相互咬合之势,局部立面细微变化,呈现相得益彰、相互映衬的关系,以抽象的建筑符号和建筑特征表达文化与艺术的相互融合;在开放空间上,建筑以开放的状态,让艺术与书籍走进大众,让公共建筑和城市空间共同营造自由、包容、积极的城市精神。
建成国内首个地下智能立体书库
“两馆”除了在外形上独具创新性外,在功能上更具有超前性。未来,“两馆”不仅是公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一个全新载体,更是深圳向全国以及世界展示的平台。
美术馆新馆着力打造共享平台广场,作为对市民开放的空间,将通过多层级平台的设计,让建筑的广场空间与室内空间交融贯穿,在独具特色的25米高的雨蓬覆盖下,是美术馆的户外雕塑广场。
第二图书馆将拥有国内首个地下智能立体书库,书库内将全程自动化存取书籍,实现了图书的高密度储存和高效利用率,为读者提供便利。同时设有大型分拣系统,实现图书高速分拣和精准配送,配合智能立体书库,将发挥第二图书馆文献物流枢纽作用,促进全城文献流动,提升文献服务时效。
除传统的现场纸质借书和阅读之外,第二图书馆还提供图书预借服务,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访问馆藏图书,确定借阅后,直接快递到家或到离家最近的自助图书馆取阅即可。
第二图书馆将通过引入最新的IT技术,对馆内的计算机网络设施、信息化设备、图书馆业务系统和专业管理系统进行统一规划,搭建起专业性、自动化、数字化、全开放的信息化平台。
此外,第二图书馆还将建设成为“图书馆之城”的网络数据中心、文献物流中心、联合采编与书目控制中心及数字资源中心,进一步提升全城图书馆服务能力。

(审核:刘昱婵)
(编辑:张洁容)
深呼吸 圳能量!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深圳官方微信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