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晚上,“第五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开幕式‘流动的文脉’非遗展演”活动在南山区欢乐海岸·水秀剧场举行,拉开了一年一度非遗盛宴的大幕。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华,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曾相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二级调研员刘革,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绍华,南山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蹇娜,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物管理办公室主任杨莹,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军,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裕荷等出席了开幕式活动。
非遗周“演”“展”“讲”“赛”四大类活动精彩纷呈,约50种特色美味亮相非遗美食展
文化深圳▪传承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周”作为深圳文化菜单之一,已连续举办四届,通过市区联动、地域互动、社会力量参与,搭建了非遗交流、展演、展示的大舞台。本届非遗周以“流动的文脉”为主题,将传统文化与“水”结合,寓意文化传承如流水般奔流不息,源远流长。

“第五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南山区人民政府主办,由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南山区文化馆承办。非遗周共有“演”“展”“讲”“赛”四类活动共61项,具有“活动内容丰富、涵盖种类全面、地域特色突出、团队广泛参与、科技元素嵌入”等五大特点。

在当天晚上的开幕式上,云集了14个非遗团队200多名演员及非遗传承人,20个非遗项目在现场精彩亮相。同时,约50家非遗美食摊位为市民呈上品类繁多的非遗美食集锦,让市民在一饱口福的同时感受传统美食文化的韵味与魅力。
30个“非遗在社区”示范点18家非遗工坊,深圳非遗保护传承水平迈上新台阶
“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的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南山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蹇娜在开幕式上表示,几年来,南山区以“非遗在社区、非遗在学校、非遗在企业”为抓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活动,推动非遗传承工作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本届非遗周,南山创新融入了现代的科技元素,用沉浸式演绎的方式,结合非遗守护人“源”的文脉旅程,展开与传统非遗的跨时空对话,让非遗“活”起来、“潮”起来。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绍华充分肯定了南山非遗传承与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他介绍,多年来,深圳市的非遗保护工作发展迅速,保护传承水平迈上新台阶。深圳创建了30个“非遗在社区”示范点,设立了18家非遗工坊,让深圳非遗扎根社区,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在社区找到根和魂。持续打造“欢乐闹元宵”“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等辐射大湾区、影响国内外的非遗品牌活动,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擦亮了深圳文化名片。

2022年,深圳市的“上川黄连胜醒狮舞”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等4个项目被列入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27项,其中国家级8项;共认定代表性传承人224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

20个非遗项目现场精彩展演,市民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浓厚魅力
在当天的开幕式现场,还为深圳市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第八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等举行授牌。

开幕式文艺展演以沉浸式的形式,通过讲述人、演员及传承人演绎完成,让市民感知体验非遗,激发文化自觉,把非遗与文创、研学、文旅、产业充分结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共生,能够与当下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好地对话,让非遗以更加可亲可感可用的形式被大众所接受。
舞龙、舞狮、皮影戏、非遗美食……文艺展演让人目不暇给的演出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充分展现大湾区非遗文化的精彩多样。

开幕式结束后,观众们纷纷表示,零距离接触到这么多的非遗,非常感动。非遗以更加可亲可感可用的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共生,让大家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浓浓的魅力。

非遗进校园、非遗在社区、各项非遗专题活动……让起源于生活的非遗项目再次回归人们的视野,融入市民的生活,让市民实实在在获得生活满足感,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走更远。
流动的文脉,传承的薪火。在新时代新画卷上,非遗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载体。接下来,深圳将围绕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使命,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凝聚力,助推非遗融合创新发展。
(审核:严佳颖)
(责任编辑:陈雅思)
深呼吸 圳能量!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深圳官方微信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