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原文:
今年冬天北方格外冷,很多年都没下大雪的青岛,终于迎来了漫天的鹅毛飞扬。除夕前夜,我匆忙赶红眼航班从深圳回青岛,下了飞机,清冷的空气里混杂着烟花爆竹的味道瞬间充满整个鼻腔,我明白,这是我的家乡无声地对我说“辛苦了,欢迎回家”。
除夕到大年初二是胶东人民的高强度集中拜年时间,每次拜年的流程很固定,长辈们负责坐在一起热烈聊天,谈谈这一年的趣事,说说这一年的思念,我作为小辈在一边安静听着,嘴巴却一直不停,坚果吃腻了再剥个桔子解解腻,这个饮食周期循环了三天累计数十余次之后,我捏捏肚皮,悲伤地意识到自己胖了。于是在大年初三清晨,我在悔恨中醒来,把运动提上日程,决定去爬信号山。
信号山位于青岛老城区,山上矗立着3个红色的蘑菇楼,它们错落有致,如同燃烧的火炬,将信号传向远方,这就是信号山的标志性景观。登信号山,望海最宜,信号山迎接了许多文人墨客,有人为之赋诗,有人为之作文。著名学者俞平伯游览青岛时,对信号山印象深刻,后以《青岛信号山》为题作诗,赞美信号山青山沧海的诗情画意:
故人邀我作东游,喜得年时及早秋。
三面郁葱环碧海,一山高下尽红楼。
沙温浪软飘情侣,烛暗弦低含舞俦。
此夕凭虚君不见,万千灯火占齐州。
裹着厚重的外套,沿着蜿蜒山路缓缓前行,昨夜的雪衬得山上的松树更显青黑,树尖上顶着一簇簇白花,一路呼吸着林中清冽的空气,我的脚步逐渐变得轻快。路上遇到了一位爬山晨练的老爷爷,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健步如飞,老爷爷笑呵呵地同我讲起了信号山的历史:信号山从前叫“大石头山”,19世纪末德军侵略青岛时,首先强占了这座山,并以此山为制高点炮击清政府总兵衙门,迫使清军撤离,德军命名这座山“齐格纳山(德语‘信号’的意思)”,在一战期间日军侵略青岛后,又用其指挥官的名字将此山更名为“神尾山”,而我国人民经历了苦苦八年的艰苦抗争,终于在1922年收回青岛,命名此山为“信号山”。
山海之间观世变。信号山是一座承载了青岛伤痛与屈辱的山,山崖里大石头上隐约可见的弹孔暗含中华民族曾经经历过的残酷的战争、灭顶的灾难和切身的疼痛。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在党的引领下安居乐业,日子祥和安宁,信号山逐渐成了青岛城区闹中取静的城市公园,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承载着几代青岛居民的欢声笑语,也见证着青岛从小渔村发展成北方GDP第二的新一线城市。
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牺牲赶走了侵略者,如今百年已过,烽火硝烟早已不在。但我们必须牢记来时的路,正是这些痛苦的历史,激发了我们民族的坚韧和不屈,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引领我们走向独立和自强的道路。历史长河波澜壮阔,只有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我们要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坚韧的毅力、更坚决的决心迎接未来的挑战,以史为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梦而不断奋斗。
审核:林兰苹
编辑:李芬
深呼吸 圳能量!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深圳官方微信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