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立博物馆。自始自终,大英博物馆都秉持着“大英博物馆·世界的博物馆”的理念,立足服务于世界的核心精神。从人类历史的黎明直至当今,跨越了两百多万年,大英博物馆馆藏讲述了全世界的文化故事。大英博物馆的馆藏品涵盖了最初的原始人类使用的工具,人类发展历程中所创造的珍贵文物,地域囊括非洲、大洋洲、美洲、中东、亚洲、欧洲,同时还收藏有来自多个国家的绘画、印刷品、钱币、纪念勋章等。 此次壹点光明携手大英博物馆,于深圳新地标平安金融中心116层打造云端体验馆,从大英博物馆最受欢迎的6个主题展馆中挑选了70余件最受欢迎的官方馆藏复刻品,为深圳一次性带来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5大文明穿越之旅,这也是大英博物馆迄今为止在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商业活动。
托勒密时期,公元前196年,圣朱利安要塞,埃尔拉什德(罗塞塔),埃及,馆藏编号:EA 24 罗塞塔石碑同时刻有同一段诏书内容的三种不同语言版本,分别使用了古埃及象形文(献给神明的文字)、埃及草书(埃及平民使用的文字)以及古希腊文(统治者使用的文字)。它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公元4世纪结束后不久,不再被使用的埃及象形文之读法与写法彻底失传。拿破仑的军队于1799年指挥罗塞塔的地基挖掘工程时,意外挖到了这块石碑。随着拿破仑的战败,这件文物成为了英国的财产。罗塞塔石碑从1802年起在大英博物馆展出。在19世纪早期,时隔1400年之后,学者得以利用石碑上可阅读的古希腊文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解读罗塞塔石碑由此成为了解古埃及语言与文化的关键基础。
大洪水记录板是大英博物馆里最著名的一段楔形文字,因其刻有《吉尔伽美什史诗》中记叙的巴比伦洪水而闻名于世。大洪水记录板是史诗的第十一块,讲述了众神决定用洪水毁灭世界,但是水神埃阿通知了乌特纳皮什提姆这一消息,他得以造船拯救自己和家人。埃阿指示他将一切鸟兽的物种带上船。乌特纳皮什提姆服从了这一命令,当所有动物登船之后,大雨如注,洪水灭世。六天后洪水渐渐退去,船身开始下沉。第一只被放出去的鸟“飞来飞去找不到栖息之地”。他放出的燕子也因此回到船上,直到放出的乌鸦再也没有返回,证明洪水正式消退。乌特纳皮什提姆之后把这个故事告诉了吉尔伽美什,并向被触怒的诸神献祭,神让他们在幼发拉底河入海口永久居住。
这件复刻品的原馆藏最初是一对雕像的一部分,展示了一对并排坐的夫妻。假发和衣服表现出典型的古埃及新王国时期贵族女性的风格。 这件雕塑上的珠宝、衣服的褶裥和假发上的厚带皆清晰可辨。这条裙子是用白麻布精心制作而成的。在现实中,它不会像在风格化的雕塑上表现出的那样贴身。古埃及人经常修掉头发或保持为短发,以便穿戴精巧的假发。雕像颈部环绕着串珠项圈,表现的可能是由青金石、玛瑙、绿松石、或玻璃(彩陶)这类半宝石制成的首饰。假发上的头饰包含了一整圈纹样,前部由一朵荷花装点。
垂死之狮浮雕,新亚述时期,公元前645年-前640年,出土于库云吉克(尼尼微)北宫,伊拉克,馆藏编号:1992,0404.1 这块雪花石膏板是一系列展示皇家狩猎的浮雕的一部分。它已长久地被誉为杰作,亚述艺术家在对动物进行观察和逼真描绘方面的技巧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呈现了狮子正遭受折磨,这件雕塑完美地捕捉了动物垂死的瞬间,体现了亚述艺术中难得一见的自然主义。狮子蹲坐着,由肩部深深刺穿胸膛的箭造成了致命伤。狮子口中鲜血涌出,紧绷着全身的肌肉和筋骨想要勉强站起。面部的血管纤毫毕现,双眼即将失去神采,以爪绝望地支撑着地面。 狮子曾被认为象征着对城市文明怀有敌意。在美索不达米亚,皇家猎狮的传统曾世代传承了很长一段时间,公元前4000年晚期就有类似的场景。国王和狮子之间的联系可能是在公元12世纪和13世纪的十字军东征时流传到西欧的,那时狮子开始成为装饰皇室纹章的图像。
大理石女性半胸像,长期以来考证为海仙女克莱蒂,也可能为安东尼亚。罗马,公元40年-50年,据称来自于那不勒斯,意大利,馆藏编号:1805,0703.79 查尔斯•汤利是古典收藏界的大亨。克吕提厄(Clytie)的半身像显眼地出现在了约翰•左法尼描绘查尔斯•汤利的画作中,亦是汤利的名片上所印的三个古老大理石雕像之一。据说,雕刻家诺勒肯斯(Nollekens)一直保证存有一份这座雕像的复制品以便随时出售,这也证明了这件作品的人气。大英博物馆在1805年收购了汤利的古典雕塑收藏。 这个作品所描绘主角的身份,一位从花萼中浮现出来的女性,在以汤利为首的古董收藏界有诸多争议。最初曾被认为是“阿格里皮亚”的半身像,现在被称为“克莱蒂”(Clytie),她是海仙女之一。据说她因爱上了太阳神阿波罗而被变成一株美丽的向日葵。汤利后来相信这个作品描绘了在莲花中的女神伊西斯。现代学者对于她的身份仍然存在分歧,一些人认为描绘了安东尼亚、皇帝克劳狄斯的母亲,或者是一位当时被描绘成阿里阿德涅的古罗马女子。
官员座像,中王国时代,埃及,馆藏编号:EA 2308 这是一位男性官员的绿色花岗岩塑像的复刻品,盘腿坐着,一只手摆放于胸前。它没有被涂上颜色,除了黑色的瞳孔和眼睛周围的黑色线条——模仿用眼影粉为眼部化妆的风格。原藏品在1839年成为Geovanni Anastasi收藏的一部分,它的制作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第十二王朝的下半叶。
希普诺斯最初在最早的希腊诗人之一赫西奥德(生活在约公元前700年)的作品中出现,其中希普诺斯(睡神)和桑纳托斯(死神)是女神尼克斯邪恶的儿子。然而,希普诺斯通常被视为是对人类友善亲切的。这位神祗曾多次被文学作品描述,通常与罂粟花和助眠的草药联系在一起。希普诺斯的羽翼使他可以敏捷地在地面或海面飞行,诱使疲倦之人入睡。他的儿子是梦之神墨菲斯。 尽管他频繁地被描绘在瓶饰画中,表现希普诺斯的雕塑较为稀有。这座青铜头像是一系列发掘于西地中海地区,尤其是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类似雕塑中的一个。这种类型的雕塑把希普诺斯表现为青少年或少儿。他有时被表现为向前奔跑的右手持着罂粟花、左手持角杯的形象,象征他正倾倒睡眠药水。这座头像表现了羽翼从他的太阳穴处伸展出来,他的头发被排列成一系列的发卷,有些自由下垂着,另一些则在脑后系成结。
这件制作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罗马的大理石浮雕板,呈现了酒神狄俄尼索斯的追随者美娜德。她和随从在一片狂喜的状态下漫步在树林里,猎杀野生动物,连根拔起树苗。美娜德的右手执着一把刀,左手拿着一只小鹿的后肢。这件被认为是罗马时期的复刻品,于公元前400年创作的古希腊原版已经遗失。 这件浮雕曾是查尔斯•汤利的收藏,他是古董收藏家和鉴赏家。大英博物馆于1805年收购了汤利的古典雕塑收藏。
大英博物馆馆藏中的巨大的右脚曾是一座数倍于真人尺寸的雕塑的一部分,这类巨大的雕像通常用以表现神衹或帝王。它穿戴着精致的公元前400年出现的希腊风格凉鞋。可以推断这只脚曾属于一位年长的奥林匹亚神,由于其直立将超过五米高,所以可能是端坐的形态。十八世纪的收藏家可能出于好奇心而收藏这座雕像的四肢,尤其是脚部。为更多旅行家熟知的是,从十七世纪起在罗马卡比托利欧博物馆的大厅展出的康斯坦丁大帝雕像的巨大的头部、右手和脚。这只脚在那不勒斯附近被发掘,曾被威廉•汉密尔顿(1730 - 1803)收藏,他在1784年同其他文物和自然标本一起赠给了大英博物馆。1784年1月31日的一张捐赠清单上称此为“一座大理石阿波罗雕像的巨型的脚”。
这座独立的玄武岩纪念碑描绘了新赫梯女神库巴巴。她是胡利安人的女神赫巴特的后期版本,暴风之神特舒卜的配偶,在公元前十三世纪的赫梯万神殿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在卡尔凯美什,她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神祗之一。 库巴巴手持镜子和石榴,是魔法和生育力的象征。在她上方是一个有翼的光轮。翼轮起源于埃及 ,经过叙利亚人传到赫梯人和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它最早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是在公元前十五世纪的米坦尼王国的雕刻艺术中。赫梯帝国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瓦解之后,赫梯文化在叙利亚的卡尔凯美什等地留存下来,这些地方曾是他们的领地。这些新赫梯人使用与赫梯语相近的卢维语,用以书写的是约二千年出现的一种象形文字。
阿蒙霍特普三世(公元前1390年至1352年)是图特摩斯四世的儿子和继位者。他在埃及富强昌盛并发展到顶峰时继任。他的统治期间政局稳定、国泰民安。这使阿蒙霍特普三世得以大肆修建建筑并大力推动艺术发展。他委令在尼罗河西岸底比斯的神庙中建造了数百座雕塑,尽管其中大部分的准确位置仍有待考证。表现统治者端坐形态的雕像可能是用于接受人民的供奉和祈祷。 这座复刻品雕像展示了坐在王座上的阿蒙霍特普三世。在王座的两侧是上埃及和下埃及地区植物相交织的符号,代表了埃及两个区域的联合,并证明是国王的统治将它们连在一起。
内巴蒙花园,第18王朝,约公元前1350年,出土于内巴蒙陵墓,底比斯,埃及,馆藏编号:EA 37983,共有十一块碎片出土于古埃及一位“抄写员和粮食会计师”内巴蒙之墓。内巴蒙壁画是大英博物馆最珍贵的出土文物之一。它们因记载了高超的绘画、构图以及用色而闻名于世。虽然壁画的排列和大多数图像所反映的是古埃及人对来世的信仰,它们也描绘了内巴蒙和家人的日常生活。这块壁画展现了内巴蒙花园中的池塘。与很多其他内巴蒙壁画上的场景类似,它可能含有更深层的含义。池塘中载满鸟和鱼,池塘边环绕着花丛、绿树成荫。花园里有着无花果树、椰枣树、棕榈树——可以辨认出枣子不同的成熟度。在角落的一棵树边,树之女神哈托尔供应着果实,可能是给予内巴蒙和他的妻子Hatshepsut。 在Ramsesside时期(约公元前1295年至1069年)树之女神通常表现为给陵墓主和其配偶倾倒重生之水的形象。哈托尔亦是往生之人的保护者和供应者。壁画上的鱼类、鸟禽和植物象征了重生和新生。
一块彩色的陵墓壁画,描绘了内巴蒙站在一艘小船上,在沼泽地捕捉鸟禽和鱼类,埃及第十八王朝,约公元前1350年,出土于内巴蒙的陵墓,底比斯,埃及,馆藏编号:EA 37979 共有十一块碎片出土于古埃及一位“抄写员和粮食会计师”内巴蒙之墓。内巴蒙壁画是大英博物馆最珍贵的出土文物之一。它们因记载了高超的绘画、构图以及用色而闻名于世。虽然壁画的排列和大多数图像所反映的是古埃及人对来世的信仰,它们也描绘了内巴蒙和家人的日常生活。 在这幅壁画中,内巴蒙站在一艘纸莎草船中,身后是他的妻子Hatshepsut,下方是他的女儿。手臂下方的象形文字将他描述为“正在探寻永恒之地的乐趣”。
阿蒙霍特普三世左臂,第18王朝,阿蒙霍特普三世统治时期,约公元前1390年至前1352年,出土于底比斯,卡纳克神庙,馆藏编号:EA 55,法老:埃及之王 古埃及法老们将自己作为至上权利和虔诚的代表:他们是勇敢的军事领袖,为埃及开疆扩土,同时也侍奉神的意愿。法老们以“两地的统治者”自居,一统埃及,并且是“埃及主神拉之子”,就像神的后裔。他们是凡人和神明间的媒介,职责是建造神庙和履行仪式,并保护埃及不受外敌侵犯,维持国土的繁荣昌盛。
普拉德霍石狮,第18王朝,阿蒙霍特普三世统治时期,约公元前1390年至前1352年,出土于纳帕塔(博尔戈尔山,苏丹),原位于索利卜(苏丹),馆藏编号:EA 2,此复刻品还原了位于上努比亚索利卜的一座神庙里的守护狮。位于库施的中央,那里是许多埃及人居住的地区,这是他们在国土以外的最大的神庙。在神庙中供奉着埃及的主神阿蒙-拉和国王,他被尊崇为“努比亚的主人”。这对石狮代表着阿蒙霍特普三世本人。 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名字被镌刻在底座上。在公元前三世纪,库施国王阿马尼斯洛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狮像的胸前处。并且把狮像移到了更南边的納帕塔。
宙斯神像,公元130年至150年,罗马,出土于哈德良别墅,蒂沃利,意大利,馆藏编号:1836,0709.1, 由约翰•汤玛斯•巴伯•博蒙特捐赠。原藏品曾被收藏于意大利蒂沃利的哈德良别墅。这座雕像所表现的对象是一个蓄着长发和胡须的男人,他的身份仍有待考证,可能是古希腊神宙斯(罗马神话中的朱庇特)。朱庇特是十二位奥林匹亚诸神之一、罗马万神殿的主神,掌管天空。他具有所有奖和惩的神力,行使神圣的职能。他引领其他奥林匹亚诸神推翻泰坦神;作为赫拉/朱诺的丈夫,他以不忠于婚姻而闻名。
亚历山大大帝,希腊化时期,公元前2世纪至前1世纪,可能来自亚历山大港,埃及,馆藏编号:1872,0515.1,根据文献资料,亚历山大(统治时期为公元前336年至323年)只选择几位艺术家为他塑像,包括著名的雕塑家利西波斯和画家阿佩利斯。尽管这些画作都遗失了,但是一些不同材质的雕塑幸存了下来,比如镌刻在宝石或银币上的头像。这些作品大多都是在亚历山大逝世很久以后创作的,尽管它们有着一些相似的特征,风格仍不尽相同。 亚历山大通常以没有胡须的形象出现,这是一个革新:之前所有的希腊政治家或统治者都蓄有胡须。这一新风习延续了长达五百年,所有希腊化时期的国王和罗马皇帝都被塑造为无须的形象,直到哈德良打破了这一惯例。亚历山大是第一个穿戴冠冕的君王,即一条系于发冠的布带,之后成为希腊化时期君王的象征。 早期的亚历山大像具有英雄风格,看起来比在他死后创作的雕像要更成熟,这座复刻品就是一个例证。它展现了更多年轻的、类似于神的特征。他有着长发,头部的倾斜更为动态,眼睛注视上方,类似于文献中对他的描述。 大英博物馆中的藏品发掘于亚历山大港,一座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31年建立的城市,也是他的陵墓所在之处。亚历山大港也是希腊化时期最长久的王朝——托勒密王朝的首都,从托勒密一世索特尔的统治时期(公元前305年至282年)开始,亚历山大被尊崇为神和王朝的先祖。
哈德良,约公元117年至138年,罗马,馆藏编号:1805,0703.94,普布利乌斯•埃利乌斯•哈德良出生于公元76年,是罗马皇帝图拉真的侄子。他十岁时父亲去世,由图拉真监护抚养。他度过了放纵的青年时期,好打猎而不问军事,因此图拉真对其更为严格。 图拉真继位期间,和哈德良关系日渐紧密。皇后普洛蒂娜尤其喜欢哈德良,并可能伪造了证据使哈德良成为皇位继任人。作为皇帝,哈德良无情地铲除了异己,但同时也统治有方。他缩小了帝国的规模,踞守奥古斯都大帝(多瑙河、幼发拉底河、莱茵河)界定的自然国界,建筑了著名的哈德良长城用以保护不列颠尼亚免遭北方部落的侵扰。 哈德良热爱希腊文化。在他临终的日子里,哈德良遭受疾病的折磨、屡次试图自杀,都被侍者阻止了。他将政事交予安东尼庇护后逝世于巴亚城。 哈德良,与其他罗马帝王一样,利用雕塑在罗马世界传播自己的形象。这些雕塑通常把他描绘成将军或祭司。这座复刻品表现了哈德良赤裸的形象。希腊风格的赤裸雕像表现了君王的英雄气质和神一般的形象。哈德良是第一个蓄胡须的罗马帝王,并且使之在国内流行开来。
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公元193年至200年,罗马,馆藏编号:1802,0710.2,卢修斯•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在公元145年出生于利比亚的大莱普提斯;他是第一个出生于非洲的罗马皇帝。他刚满十八岁时到了罗马,在马可•奥里利乌斯的引领下成为一名元老院议员。 塞维鲁在潘诺尼亚接到了皇帝康茂德和佩蒂纳克斯相继被杀的消息。多瑙河军队将他奉为继任者送往罗马。议会意识到他的继任已成定局,于是呼拥他为凯撒。塞维鲁清除或驱逐了所有参与刺杀佩蒂纳克斯的禁卫军。 塞维鲁正筹备征服哈德良长城以北的领域时,逝世于英格兰的约克郡。随军出征的儿子们放弃了这个计划,把他的骨灰带回了罗马。不久后他就被奉为神明,人们纪念他成功地巩固了罗马的统治。 这是一件罗马君王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身穿军装的雕塑复刻品。他呈现出标志性的分叉胡须和紧致的卷发,身着戎装。这座塑像没有被完全雕刻,背部保留了平整和未完成的表面,显示它曾是一座建筑的一部分。
奥古斯都大帝,约公元14年,罗马,馆藏编号:1879,0712.9,凯撒大帝在公元前44年被刺杀之后的几年里,奥古斯都和马克•安东尼(凯撒最亲近的朋友和同盟)着手为他复仇。然而不到十年间,他们的关系破裂了,罗马世界进入了内战时期。在公元前31年,奥古斯都取得了胜利,成为了罗马的第一个帝王。 从国王衰落后,罗马长久以来维持共和制,由元老院(最高级别的统治体)和人民共同治理。奥古斯都担忧他的政治地位得不到人民的认可。他将权力建立在传统的政治体系之上,把自己作为元老院的“第一人”而非君王。由此他巧妙地维系了罗马共和国的愿景。这座理想化的雕塑,很可能是在他于76岁逝世之后创作的,将奥古斯都描绘为青年的形象。
伯里克利,公元前2世纪,罗马,可能来自哈德良别墅,蒂沃利,意大利,馆藏编号:1805,0703.91,大英博物馆馆藏藏伯里克利像的复刻品。伯里克利(死于公元前429年)培育了对雅典具有重要影响的民主力量。他把大批诗人、建筑家和艺术家聚集在身旁,他们重建了雅典的主要信仰和市政建筑。其中最辉煌的成果是帕特农神庙,在公元前447年至432年建造于雅典卫城。伯里克利还是著名的演说家,这使他在统治雅典期间几乎没有反对者。 这件馆藏可能创作于伯里克利同期或逝世后不久,是希腊原作的罗马复刻品。然而,它或许和伯里克利真实的外貌大不相同,表现了一位戴着头盔的成年公民战士的理想化外观。原馆藏据称来自罗马蒂沃利的哈德良庄园,它之后成为英国收藏家查尔斯•汤利的收藏之一。
詹宁斯犬,公元前2世纪,罗马,可能来自罗马,意大利,馆藏编号:2001,1010.1,大英博物馆馆藏詹宁斯犬的复刻品,是一座古獒犬的雕塑,犬尾被截短了。原藏品是一座希腊化时期青铜雕塑的罗马复制品,鼻口部和一只腿经过了修复。 古獒犬 希腊化时期的写实主义延伸到了对动物和人类极具表现力的刻画方式。通常,我们只能通过罗马的大理石复刻品来认识这个时期的青铜动物雕塑。 古獒犬源自于伊庇鲁斯王国(现在的希腊西北部和阿尔巴尼亚)。古獒犬和现代的獒一样都以凶猛著称。它们通常被用做牧人或市民的看守犬。古希腊戏剧作家阿里斯多芬尼斯曾描述,试图经过一扇古獒犬看守的门是极其危险的事;同时,声名狼藉的雅典政治家亚西比德将军也据说养有一只截尾的古獒犬。 这一只犬曾戴着项圈。张开的口中露出锋利的牙齿,但放松的姿势和仰起的头显示着顺从。原馆藏雕塑还有其他五个版本,都是在罗马附近被发掘的,被认为是一座遗落的古希腊或前2世纪青铜雕塑的罗马复刻品。这一版本有时被称作“詹宁斯犬”,因为它曾属于古董收藏家亨利•康斯坦丁•詹宁斯(1731-1819),他在1750年代从罗马购得了这座雕塑。
圣甲虫,托勒密时期,公元2世纪至3世纪,可能出土于阿图姆神庙,黑里欧波里斯,埃及,馆藏编号:EA 74,大英博物馆这件馆藏是现存最大的圣甲虫雕塑之一。它也是最大的古埃及法老神像之一。这只圣甲虫代表了凯普里神,被看作是太阳神黎明时的形态。古埃及人注意到圣甲虫如自生般从埋藏的粪球中孵化出幼虫。据传说,太阳神也有自生能力,每晚重获自己的力量,破晓时获得新生。每一次日升都是太阳神初次现身,它象征着破晓,亦如创世神阿图姆象征着日落。 大英博物馆的原馆藏由石英闪长岩制成,这是一种在埃及雕塑中鲜少使用的石材。古埃及据研究有三处采石场,都位于东部沙漠区的深处。他们的开采在罗马时期有所考证,但这件雕塑的主题和工艺显示它属于更早期的作品,可能是托勒密时期。 这座圣甲虫很可能最初为古埃及城市黑里欧波里斯的阿图姆神庙而制作。在罗马时期被搬移到别处,可能先移到亚历山大港,之后移到君士坦丁堡(现伊斯坦布尔)。
阿蒙神像,第25王朝,塔哈尔卡统治时期,公元前690年至664年,来自卡瓦的神庙,苏丹,馆藏编号:EA 1779,阿蒙神是埃及的主神,这里表现为一只公羊,保护着法老塔哈尔卡。这位统治者的前额带有两只眼镜蛇而不是一只,以此声明他在库施当地和埃及都拥有主权。塔哈尔卡在自己的广阔领土上建造并扩大了敬拜阿蒙的神庙。这一座和其他的公羊神像摆放在通往卡瓦的阿蒙神庙的道路上。 对阿蒙神的崇拜在埃及新王国时期传入库施,那时库施由埃及王朝统治,并对其表示忠诚。库施国王将自己视作埃及的监管人,承袭埃及的艺术和习俗。他们和埃及臣侯并肩反抗来自亚述领土扩张者的威胁。
马斯塔巴壁画,第5王朝,来自塞加拉,埃及,馆藏编号:EA718,以大英博物馆埃及馆中展示的马斯塔巴壁画为原型制作的复刻品。完整的场景以浅浮雕表现。在供奉者的身上有部分的红色颜料留存下来,Urienptah的身形也留下些许颜料痕迹。堆叠的供品上有着黄色和绿色的颜料。这件复刻品通过想象还原了原作的上色。在这一场景中,驴群和牛群正在被运往供奉的途中。
《来日之书》阿尼纸莎草文稿(第三章)展现了阿尼正经受审判,纸莎草,埃及第十九王朝,约公元前1285年,埃及,馆藏编号:EA 10470,3 阿尼纸莎草文稿是一段带有象形文字和插图的古埃及纸莎草文书,创作于约公元前1250年,古埃及新王朝时期的第十九王朝。古埃及人依照死者的生平而撰写其墓葬文书,“来日之书”是埃及考古学家发明的名词,这种文书可以协助死者通过危险的死亡之地,从而获得永恒的来世。大英博物馆收藏了超过两百件“来日之书”,其中阿尼纸莎草文稿是最珍贵的藏品之一,记载了颜色鲜亮的丰富场景。在这一部分,阿尼在妻子图图的陪伴下正接受着审判。 称重的天平上放着阿尼的心脏(左)和一根羽毛(右)。羽毛代表了古埃及神话中的真理与秩序之神玛特,是衡量心脏的标准。阿努比斯以豺首人身半跪的神祗形象出现。智慧之神托特在画面的右边,以鸟首人身的形象出现,正准备记录审判的结果。托特的身后是一只神兽,将惩治未能通过审判的亡灵。
OP眼镜,约1809年,手工上色蚀刻版画带有点刻印花,由乔治•克鲁克香克和艾萨克•克鲁克香克制作,伦敦,英国,馆藏编号:1868,0808.7886 大英博物馆有着世界上最佳的英国讽刺画收藏,出版于17世纪至19世纪。这幅作品的主题是发生于1809年的原价(O.P.)抗议,原由是重建的伦敦考文特花园剧场提高了票价。这一幅讽刺画表现了律师亨利•克利福德戴着巨大的眼镜,两个镜框显示了对称的从舞台视角看到的考文特花园剧场。左边镜框写着“老剧院老价格无私人包厢”,右边镜框写有“老剧院老价格无鸽子巢”。
路易斯西洋棋,皇后,约1150年 - 1175年,出土于路易斯群岛,英国,馆藏编号:1831,1101.88 路易斯西洋棋是大英博物馆最具标志性的一组象牙雕刻品。路易斯西洋棋约于公元1150-1200年制作于挪威,在苏格兰的外赫布里底群岛中的路易斯岛被发现。这组文物共有93件,包含了78颗棋子、14个筹码和一件带精美雕刻的带扣。11颗棋子藏在爱丁堡的苏格兰国家博物馆,剩下的藏在大英博物馆中。 这些棋子是中世纪时期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文化与政治密切联系的见证。棋类从伊斯兰世界传入欧洲,这种游戏的普及和调整反应了中世纪欧洲社会概况。
贵族天鹅棋盘,1821,带有十九世纪棋盘格,包括(编号3)大英博物馆,英国,馆藏编号:1893,0331.123 天鹅身上共有19个棋盘格,其中第三格描绘的是大英博物馆。这件游戏盘带有一本规则手册和精美的包装,棋盘上为手绘上色的蚀刻图案。在天鹅颈部的字母是藏品的名字,棋盘的底部是出版者的信息,“伦敦:由威廉•达顿出版;58号,霍尔本丘”。
神奈川冲浪里,来源于《富岳三十六景》系列,约1830年—1833年,葛饰北斋的彩色木刻版画,日本,馆藏编号:2008,3008.1.JA 葛饰北斋(1760-1849)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Ukiyo-e(浮世绘)领军人物之一,艺术生涯长达七十多年。他的创作受到了日本、中国和欧洲传统艺术的影响。《富岳三十六景》是葛饰北斋最为闻名的系列木版画,创作于七十多岁的高龄,其中包括这幅《神奈川冲浪里》。这件卓越的艺术作品在全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古至今,成为无数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来源。
文明最重要的两个纽带就是城市和博物馆,城市见证了文明的发展兴盛,博物馆记录了文明的古往今来。一个如潮水般滚滚向前,而另一个如涓流般细细编织,一起构成了一幅壮丽的文明画卷。[详细]
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详细]
深圳,一座见证现代文明奇迹的国际化城市,伴随着中国40年改革开放历程,短短38年的创新腾飞,达到了许多城市数百年都未能企及的高度[详细]
某种意义上来说,深圳与大英博物馆有着高度的相似,他们都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他们都兼具包容与开放,不愿止步不前。他们两个相遇,定会擦出不一样的精彩和光辉。[详细]
此次云端的大英博物馆结合了深圳时尚、潮流、科技等元素,通过最新的科技展示手段和时尚设计风格,一改博物馆庄严沉重的传统印象,为深圳市民带来全新的游览体验,让大家重新认识博物馆,共同探索文明的全新色彩。[详细]
动脉影: 2013.10.9 大英博物馆 大维德基金会藏 明 永乐 青花花鸟纹抱月瓶
沈玗: 看了大英博物馆的木乃伊 还有长得像博物馆奇妙夜里“Dumb Dumb”的复活节岛石像🗿 但就是特拉法加广场去的晚 没看着一只鸽子
梦里非欢y: 感兴趣 :慢生活 | 上海漫赏·大英博物馆:看看英国收藏的历史 --时间:07月26日 至 10月21日 (黄浦区上海博物馆南门东侧 “大英博物馆百物展”专用通道处) http://t.cn/RdvMc0Z
梦梦梦洋Moya: 打卡大英博物馆❤ 大英图书馆💘 杜莎夫人蜡像馆💝 福尔摩斯博物馆💜 夜游海德公园白金汉宫伦敦眼💛 伦敦动物园💚 国家美术馆 http://t.cn/RU1UETX
全球博物馆: 来瞅瞅大英博物馆的九大“镇馆之宝” 1.埃及木乃伊 2.大维德花瓶 3.敦煌壁画 4.路易斯西洋棋 5.罗马时代的宝石玻璃器皿 6.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女史箴图》 7.神之右手——阿拉伯铜手 8.亚尼的死者之书 9.英国最老公民——林道人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