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深圳的40年,最常听到的评价就是“变化太大了!”。建设上的“深圳速度”无人不赞,而最近一次震惊全国的则是深圳版“火神山医院”。9000多名建设者,24小时连续奋战,仅仅20天,在“零感染”“零伤亡”等情况下,建成了拥有1000张床位、16张病床的ICU病房、2间手术室、CT室、DR室,以及可供100名医护人员集中隔离居住的生活区等的传统结构模式医院。
而这个工作量正常需要2年建设工期,新时代的“深圳速度”带来老百姓的认可,也给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带来一项崭新的荣誉。
12月2日,五年一度的广东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在广州召开。表彰大会上,市建筑工务署作为深圳仅有的8家单位之一,接受“广东省2020年度先进集体”荣誉表彰。
这项五年才评一次的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奖项,有着特别高的含金量,而这份重量来自于深圳人民对市建筑工务署成绩的认可。
投资519亿,完成344个项目。
作为政府工程的“大管家”,市建筑工务署以廉洁、高效、专业、精品为宗旨。以争创一流的工程质量、一流的施工管理、一流的管理体制和一流的干部队伍为目标。以改革创新、创造一流、打造精品,实现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为己任。
成立18年来,工务署不断创新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体系,拥有一批专业的工程管理人才,建有一批代表城市品质形象的公共建筑。
五年来,负责组织建设项目344个,计划完成投资496亿元,实际完成519亿元。
近年来,市建筑工务署重大项目有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建设工程、深圳技术大学建设项目(一期)、南方科技大学、深圳中学(泥岗校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技术大学建设项目(一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扩建工程项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市吉华医院(原市肿瘤医院)、深圳市第二儿童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二期项目、深圳市新华医院、深圳市中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大学总医院;深圳市美术馆新馆 深圳第二图书馆、深圳科技馆(新馆)、皇岗口岸临时旅检楼、深圳自然博物馆。。。。。。
2020年攻坚克难走在疫情最前线
2020年,市建筑工务署负责组织建设项目237个,其中全年在建项目107个,前期项目130个,预计全年完成投资156亿元。
皇岗口岸临时旅检场地仅用10个月建成,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项目高标准推进,由市建筑工务署负责的8个项目进展顺利;仅用20天建成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项目,完成了传统结构模式医院2年建设工期的工作量,建设全过程“零感染”“零伤亡”,展现了新时代的深圳速度。
为了有效防疫复工,市建筑工务署推出了“1234战法”“三区两控一专”“六化要求”等系列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措施,负责建设的所有项目4月初全部复工,为全年投资目标的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很多措施、方法被其他单位借鉴,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务署经验。
今年开春,面对新冠病毒疫情的严峻形势,市建筑工务署承担了疫情防控抢险救灾工程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的建设任务,高效组织9000多名建设者24小时连续奋战。
在实现零感染、零伤亡的前提下,市建筑工务署用20天时间,规划、设计、建成一座拥有1000张床位的高水平、现代化应急院区,为深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水平提供了坚强保障。
市委书记王伟中指出,该项目建设展现了“新时代的深圳速度”,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项目如期建设完成是对市建筑工务署成立18年来体制、机制、管理模式、队伍建设成果的一次重大检验和体现,充分展现了政府工程集中管理的规模优势、专业优势、长期业主优势和制度优势。
荣获200多项国家、省、市级奖项
除了刚刚获得的这项殊荣,这5年来,市建筑工务署也因为各个优秀项目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200多项。
深圳大学总医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哈工大深圳校区扩建等3个项目获得2018-2019年度“鲁班奖”;共获得“龙图杯”“创新杯”等BIM权威奖项73个;连续三年获得BIM技术应用“荣誉白金”认证。
这200多个奖项,得益于“五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党建引领
在政府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市建筑工务署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围绕安全、质量、工期进度、投资造价、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等方面,采取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青年突击队等方式,与参建各方构建共享共治平台,安全高效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突出示范带动作用。
打造“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特色党建品牌,建立项目临时党支部28个,党小组8个,管理党员503名,实现了对所有在建项目的全覆盖。
开展“党建+”系列主题活动及“党建引领攻坚项目”行动,在皇岗口岸重建等8个项目开展党建攻坚行动,切实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工作优势和工作实绩。
2020年,市建筑工务署先后获广东省模范职工之家、深圳十佳关爱家庭示范单位、深圳市巾帼文明岗、广东省市直机关“先锋杯”创新大赛深圳选拔赛一等奖等荣誉奖项。
关键词二:工务工匠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严格地选好人、负责地培养人、科学地用好人、用使命感召人,努力打造政府工程建设管理人才高地。
制定“新星、明星、匠星”培训计划,实施“综合管理、项目管理、专业技术”三条培养路径;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让有为的人有位;强化人才激励,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鼓励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在工程建设领域打造了一支属于深圳市委市政府的“亲兵”和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铁军”。
目前,全署84%为工程管理人员,工程管理人员中78%的人员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关键词三:打造精品
市建筑工务署通过开展重大项目设计方案国际竞赛,全面提升政府公共工程设计品质;探索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住宅及公寓类项目装配式建筑实施率达100%,入库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59个,所有新建项目均按照国家绿色一星级以上标准组织建设。
全面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体系化应用,市建筑工务署主编了《政府投资公共建筑工程BIM实施指引》SJG78-2020,是国内率先发布的地方政府投资公共建筑工程BIM应用标准,有力推动了工程建设行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四:质量安全
市建筑工务署坚持质量安全底线,建立了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监督引导参建单位加强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推行6s现场管理、6西格玛质量管理、6微安全管理、精益战略成本管理,推动政府工程建设质量稳步上升,第三方检查平均得分保持在86.6分以上。
市建筑工务署坚持协议监管,用好合约手段,完善合同要求,提高质量安全标准,加强履约考核评价,依法依规履行监管职责,促进参建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年没有发生政府工程重大安全事故。
关键词五:改革创新
市建筑工务署制定了《市建筑工务署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5年)》,围绕政府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和组织模式深化改革、构建精品政府工程标准体系、完善政府工程管理机制、建筑产业现代化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四大举措、二十条措施,为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绘制了“路线图”“时间表”,列出了“任务清单”。
同时,深化工程建管模式改革,大力推动落实全过程咨询模式,加快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等工程总承包模式,积极推进建筑师负责制,完善代建管理制度。市建筑工务署先后在60多个项目中采用全过程咨询模式,在29个项目中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
接下来,市建筑工务署将珍惜荣誉、继续拼搏,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努力打造一批湾区地标、时代精品、城市杰作。
2021年市建筑工务署将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加大对新十大文化设施项目、民生实事项目、千亿项目、应急项目、“一带一路”项目的统筹协调力度;加快由工务署负责建设的深圳科技馆(新馆)、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歌剧院、改革开放展览馆、海洋博物馆、自然博物馆、深圳音乐学院、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新十大文化设施建设工作;确保中山大学·深圳、深圳技术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建设工程(二期)、深大西丽校区(二期)、深圳市第十五高级中学、“鹏城云脑II扩展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西丽湖校区学生公寓A、B栋拆建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和民生实事项目建成投用。
(审核:刘昱婵)
(编辑:陈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