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张妍  通讯员  杨凯婷

  发亮的皮毛、圆圆的眼睛……憨态可掬的水獭日前趁着夜色“打卡”市中心区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这是继2010年国际自然观察网站iNaturalist在深圳记录了水獭影像后,时隔10年后“重现”。

红外相机捕捉到的图片(图片来源于红树林基金会)红外相机捕捉到的图片(图片来源于红树林基金会)

  10月29日,红树林基金会“守护深圳湾”项目官员戎灿中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0月25日凌晨4时,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红外相机拍摄到疑似水獭的图片及视频,后经专家影像分析和现场痕迹采集,确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NT)的欧亚水獭。

  水獭排泄物证明“伙食”不错

  当时,公园的红外相机拍摄到了一段10秒视频和一张清晰度有限的照片,植物掩映间一只小动物在混凝土台上不断搜索,一双小眼睛闪闪发光。这已让红树林基金会工作群炸开了锅,一位专家从小动物的脑袋推断这是一只水獭。“一看尾形、二看后足、三看大小。你们最好再去现场搜寻一下脚印,若后足有拖跟印,一定是!”一位资深老研究员也兴奋不已。

  同时间,视频和照片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消息一份份地汇入工作群,这些专家通过体态、体型等各种特征,不约而同地认为这是一只水獭。

  尽管现有的各种资料和专家判断,都能证明红外相机所拍到的是水獭。但戎灿中决定还是“眼见为实”,一定要到现场一趟,搜索这只小动物可能留下的一点点痕迹。

  “案发现场”在公园南区、一根横在栈道下的支撑梁,表面历经雨打风吹和潮水漫浸而变得粗糙,有些许青苔附着,周围的红树随风轻轻晃动,欲语还休。

水獭的排泄物(图片来源于红树林基金会)水獭的排泄物(图片来源于红树林基金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戎灿中在支撑梁上发现了7坨小动物的排泄物。他掏出生态监测尺放在边上作为参照,拍下视频和照片,然后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将7坨排泄物全部装进样品袋。“闻起来有股新鲜的鱼腥味,非常健康。这下稳了!”戎灿中表示,这代表了这里“伙食”不错。

  水獭身影再现是水体治理成果的体现

  据了解,水獭是食肉目鼬科水獭亚科动物的统称,全球现存共7属13种。在中国有3种水獭,分别是欧亚水獭、亚洲小爪水獭以及江獭,其中分布最广泛的是欧亚水獭。此次出现的正是欧亚水獭。

年保玉则拍摄到的水獭幼崽 / 图源自《2019中国水獭调查与保护报告》年保玉则拍摄到的水獭幼崽 / 图源自《2019中国水獭调查与保护报告》

  由于水獭拥有光滑紧致的皮毛,让它在上世纪被大量捕杀,据记载,仅上世纪50年代,广东水獭皮张收购量占据了全国三分之一。进入21世纪后,植被破坏、水体污染、过度捕捞等造成栖息地丧失,成为影响水獭生存的又一重大因素,最终导致水獭种群急剧萎缩。

来自中国水獭调查与保护报告编辑组 / 2019年12月 / 中国北京来自中国水獭调查与保护报告编辑组 / 2019年12月 / 中国北京

  2019年发表的《中国水獭调查与保护报告》指出,2000年后整个珠江口,只有珠海,澳门和香港有水獭记录。深圳早前的记录要追溯到1997至1998年在内伶仃岛上的兽类调查,以及2010年在国际自然观察网站iNaturalist上记录的水獭影像。深圳水獭的身影至少“消失”了10年。

  戎灿中表示,这是2017年和2020年相继记录到豹猫、小灵猫后,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又一次重要的哺乳类物种信息记录。水獭是淡水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被认为是淡水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也是区域河流和湿地等水生环境的旗舰物种。水獭的存在通常意味着这是一个完整而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体现了该区域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价值。“此次在福田区中心区记录到水獭,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深圳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特别是水体治理工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