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每逢大雨后,在深圳马路边、草丛内有很多巨型蜗牛冒了出来。很多小朋友对大蜗牛非常感兴趣,会把它拿在手上玩。有些大人甚至会将巨型蜗牛带回家煮了吃。这种蜗牛究竟是否安全?深晚记者就此采访了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 “ 市疾控中心 ”)病原生物研究所专家。专家表示,大蜗牛体内很有可能感染寄生虫,若是碰到了大蜗牛分泌的黏液,极易被感染。食用大蜗牛同样要不得,人感染后,严重者可致脑膜炎。

  市疾控中心病原生物研究所主任技师黄达娜介绍,下雨后,经常出现在马路边和草丛内的巨型蜗牛叫褐云玛瑙螺,也叫非洲大蜗牛,不是我国本土物种,是我国首批 16 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是一种有害生物。

 ▲褐云玛瑙螺,也叫非洲大蜗牛。 受访者供图 ▲褐云玛瑙螺,也叫非洲大蜗牛。 受访者供图

  非洲大蜗牛一般长达 7 至 8 厘米,最大可超过 20 厘米。由于其生长在野外,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它很有可能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从而传播结核病、脑膜炎、脑炎等,食用后危害极大。

  黄达娜表示,小朋友会认为大蜗牛很可爱、很好玩,然后抓来把玩,但事实上,接触到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非洲大蜗牛的黏液,就有可能感染,使得广州管圆线虫进入人体。

  黄达娜提醒,深圳的 6 月至 11 月份是非洲大蜗牛的活跃时期,小孩子免疫力低,千万不要因为好奇去摸非洲大蜗牛,或者拿回家作为宠物饲养,市民更不能捕捉非洲大蜗牛来食用。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