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防护物资告急,医务人员穿着纸尿裤上班

  连日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院感科的吴清香科长连轴转,自己每天除了在临床不断做防护培训指导和督导院感工作,最让她揪心的问题,就是防护物资的缺乏。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持续,省内各家医院的防护服、面屏、隔离衣、医用N95口罩等防护物资频频告急,甚至到了快要“弹尽粮绝”的地步,北大深圳医院也不在例外。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呼吸道传染病,且传染力比较强,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和防护服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防疫物资。因为一旦出现医务人员大面积感染,后果不堪设想。

  医院设备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国家发布疫情风险的第一时间,医院就想发设发开始采购筹集防疫物资。但是,由于临近春节以及国内厂家库存不足等原因,各种防护物资的补充量远远赶不上消耗量。据测算,北大深圳医院每天需要消耗4000个外科口罩、150个N95口罩、50件隔离衣、20套医用防护服。其中医用防护服最为紧缺,为了节约一次性防护服的用量,北大深圳医院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全部都是穿着尿不湿上班,并且在上班时间不吃不喝。即便如此,高级别的防护服,仍然只能供隔离病房医护人员、核酸检测的检验人员等高风险岗位人员使用。

  虽然医院已经设法从巴西等国家采购并向社会求援,但是路途遥远,且手续繁琐,一时难以缓解。“物资虽然紧缺,但是医务人员上战场不能没有子弹”。医院质控院感科副科长吴清香说道:“市面采购不到,社会捐赠也还没有到位,如何应对接下来的物资紧缺问题,得想办法呀!”

  受启发急中生智,连夜巧制防护装备

  防护物资告急,网上各类自制防护物资的视频也流传出来。医院质控院感科的工作人员受到启发,开始不断试验和甄别,因地制宜,自己制作防护用具进行补充。

  手术室手术器械外包无纺布往常用完是作为废物处理,但是事实上,这些无纺布本身就可以防水防污染,并且容易裁剪和塑形,工作人员灵机一动:何不把它做成“防护围脖”,在没有防护服的时候,把它和隔离衣穿在一起,用土办法做成简易版的防护服。经过数次试验,一件山寨版的防护服问世了。这些自制的上半身防护围脖子,弥补了一次性隔离衣脖子防护效果不佳的缺陷。

  防护面罩是很宝贵的资源,同样及其紧缺。质控院感科的工作人员在吴清香的带领下,从总务部门找到了透明软塑板,用无纺布剪裁成带子,用订书机装订好,自制了防护面屏,可以直接绑在头上,形成类似防护面罩的效果。

  这些东西现在经过消毒,已经送到了一线医务人员手中,供医护人员在防护服不够的情况下,穿到隔离衣的上面进行补充。

  “现在医院每天要给很多疑似患者取样,物资使用量很大。在防护服不够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如果只穿一次性隔离衣、口罩、帽子、护目镜之外,其实是保护不够的。如果在外面加一层自制的无纺布防护围脖和上半身防护衣与面屏,安全性会大大提升。这样可以把节约出来的防护服留给更需要的隔离病房和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吴清香说道。说完,她又和同事抓紧时间商量到处寻找自制的原材料。

  苦点累点不算啥,就期盼防护物资尽快到位

  吴清香是深圳院感人其中的一员。她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院感科工作近十年,从春节到现在每天上班,每天基本到晚上10点后才下班。

  疫情发生以来,她和团队要书写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相关防控指引、流程,要制作不同人群个人防护培训PPT、要到临床一线如发热门诊、急诊、预检分诊、感染性疾病科、医疗废物站进行预防与控制院内交叉感染执行情况的督导等,还要提供基础医院的咨询等,忙得不可开交。

  此时,她又多了一项工作内容,就是为前线的同事们加班赶制防护装备。“在物资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就只能够自力更生。希望物资会尽快到位,一线的同事更安全。”吴清香说到。

  (责任编辑:黄捷)

  (通讯员:黄贤君,李梦园)

  (审核:陈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