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深圳法院“万场直播 当庭宣判”活动暨法院开放日(罗湖)在罗湖区人民法院举行。

当天的活动安排了开幕式、调解员颁证仪式、罗湖法院与深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签约仪式、新闻发布会、法院开放日等内容。开幕式上,盐田法院院长杨爽将深圳法院“万场直播 当庭宣判”活动旗帜交予罗湖法院院长李久祥,深圳市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胡志光宣布深圳法院“万场直播当庭宣判”活动暨法院开放日罗湖专场正式开始。罗湖法院通过现场参观体验、观看专题宣传片等形式,生动展示了该院在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方面的探索历程。
据介绍,早在1996年,罗湖法院就试水成立小额钱债法庭,审理辖区内简单的民商事案件。2001年,又率先成立以“迅速裁判、及时裁判”为宗旨的速裁法庭。2007年4月,与区检察院、公安分局联合签署《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审理办法》,启动“轻刑快审”工作机制。2011年4月,被最高法院确定为全国小额速裁试点单位,为《民事诉讼法》中小额诉讼程序的修改提供了司法实践依据。2016年,在深圳中院统一部署下,罗湖法院又将繁简分流工作机制延展至执行案件。2017年6月,罗湖法院与市区其他法院一起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全国法院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同年7月,被深圳中院授予“繁简分流标兵单位”。随后,举行了调解员颁证仪式和签约仪式,罗湖法院和罗湖区司法局领导为25名专职调解员颁发了调解员证书。在现场嘉宾的见证下,罗湖法院与深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罗湖法院开放日活动还设置了庭审旁听直播、心里咨询现场体验、现场法律咨询、智慧法院体验、法律课堂、见证执行等多个特色项目。

在心里咨询体验区,来访嘉宾通过参观罗湖法院心里咨询室、玩沙盘游戏等,现场体验了罗湖法院在家事案件审判中引入心里咨询的创新做法。罗湖法院在2017年5月正式启动在家事案件中引入心理咨询服务项目,为家事案件诉讼中的双方当事人及其未成年子女,安排进行全方位的庭前、庭中、庭后及判后的调解、心理疏导、心理调适和心理干预。心理咨询师以中立第三方的视角,通过与离婚诉讼中的当事人进行交流、测试所掌握的情况,向法院出具“当事人抚养能力评估报告”或“当事人情感状况评估报告”。
在智慧法院体验区,市民们通过体验网上立案、微信缴费、在线司法确认、网上接收法律文书、同步语音庭审记录等,切身感受到罗湖法院近年来在智慧法院建设上所取得一系列成果。其中在线远程司法确认项目,是罗湖法院与罗湖区司法局积极探索的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新模式。罗湖法院和辖区内部分街道办共同设立在线司法确认工作室,在本辖区各街道人民调解室主持下达成人民调解协议,案情简单的案件,可以采用司法确认远程视频审查方式。工作室由远程视频司法确认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将在线司法确认高效、便捷、低成本、高效力的作用充分发挥。活动当天,在诉调对接中心调解室,罗湖法院现场对深圳市遗嘱库调解中心调解的案件进行远程在线司法确认。
当天庭审直播活动还安排审理了15宗与民生密切相关案件,庭审全部过程通过新浪网、中国庭审公开网进行全程直播,来访的活动嘉宾在现场法庭、户外设置的屏幕旁听了案件审理过程,部分辖区居民在所在社区通过直播网站同步观看,部分网友通过网络的方式观看了直播。在罗湖法院第四审判庭,还举办了法律课堂活动,刑庭刘晓娜法官与辖区中小学生就网络安全、绿色上网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在东湖公园设置的法律咨询区,罗湖法院派出了工作人员,为市民现场提供法律咨询,发放普法宣传资料。
在见证执行环节,来访嘉宾通过与执行现场视频连接的大屏幕,见证了2宗案件的强制执行过程。在一宗欠付工人工资的劳动争议案件执行现场,罗湖法院执行干警到被执行人深圳某某门诊部进行现场调查(将视具体情况,如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确定义务,拟对深圳某某门诊部相关负责人实施了司法拘留的强制措施)。
据了解,“万场直播 当庭宣判”活动是深圳中院统一部署的2018年全市法院开放日活动,旨在向全社会全面展示深圳法院各项改革及智慧法院建设的成果,进行普法教育和司法公开理念宣传。罗湖法院此次举办的是全年开放日的第三场活动,活动吸引了数百名市民到场参加。
深呼吸 圳能量!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深圳官方微信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