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绿色家庭 自然童行——2021儿童自然艺术季”在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启动。活动将持续到12月底,通过“看·自然”“学·自然”“论·自然”“创·自然”四大版块,以大咖论坛、工作坊多种形式推动广大家庭参与到绿色环保的自然体验服务。深圳市妇联党组书记刘蕾出席活动,此前她曾任龙华区委副书记等职务。

广告

  在儿童自然讲解员的带领下,刘蕾等一行嘉宾参观了华侨城湿地公园的自然博物馆和零废弃花园,观看了《书香中国》木偶剧表演,并现场揭幕了利用自然物和废弃物循环再造出的自然艺术装置。

  刘蕾表示,以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为契机,深圳已建成各类公园超千座并逐步增加完善儿童活动空间及自然教育等设施场所;以“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为载体,挖掘和选树绿色家庭等各类先进典型。今年4月,还和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推出《绿色家庭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华侨城湿地公园让超过800种动植物在高度发展的国际化都市中找到一个栖息之所,筹办了深圳第一个自然学校,为深圳的孩子和家庭创造了位于城市中央的滨海生态博物馆,非常难得。”刘蕾说,孩子和大自然有一种天然联系,对环境的感受和融合比大人更为敏感细腻,希望通过活动发动更多家庭和孩子自觉践行零废弃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让我们一起争做绿色家庭倡导者,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日常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从小树立绿色生活理念;争做绿色家庭践行者,采用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粮食,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绿色出行;争做绿色家庭示范者,树立城市主人翁意识,引领更多家庭融入绿色家庭创建中,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新风尚。”刘蕾呼吁。

  深圳2015年提出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截至2021年8月,全市已建成各类儿童友好基地360个(市级201个、区级159个);公共场所母婴室1142间(市级示范点108间),覆盖交通枢纽、政务服务中心、公园、商业中心等公共场所。

  深圳市妇联启动的“绿色家庭 自然童行”自然教育项目,由深圳市华基金生态环保基金会承接,开展“零废弃项目实践”“华·生态讲堂”“华·绿色论坛”“中国自然教室计划”等多个自然项目,并通过“国家自然能力建设项目”为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支持援建了106所自然学校,为全国青少年儿童提供体验自然教育的场所。

  当日,获得广东省“十大优秀书香之家”的深圳陈春华家庭分享了其热爱阅读并进行公益阅读推广的家教家风故事。资深设计师、木艺课程导师肖智毅则组织了自然艺术工作坊体验活动,亲子家庭利用自然倒下的枯木、园林工人修剪的枝干等自然物或废弃物,制作植物说明牌,并参与平衡木、躺椅、栖、鸟之林、昆虫屋等5件自然艺术装置的制作,体验自然与艺术的跨界,感受自然规律的变化、平衡与循环。

  活动由深圳市妇女联合会、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主办,深圳市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深圳市华基金生态环保基金会承办,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和深圳市罗湖区自然之路创意艺术中心支持举办。

  (审核:梁睿)

  (责任编辑:聂国娜)

深呼吸 圳能量!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深圳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