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制视频网址
- 拷贝调试信息
- V11220.210521.03
视频加载失败,请查看其他精彩视频
细心的市民可能已经发现了,国庆期间,深圳广电大厦的户外大屏上多了段短片,上面醒目地标着几个字——“福田义工,与你同行”。


这条短片由《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福田义工,与你同行》以及《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文明点赞,为成长喝彩》两段短片组合而成,是福田团区委、福田区义工联携手深圳广电集团,在国庆期间推出的公益项目,为的就是在这个特殊的时节,向一直以来无私奉献、坚守岗位的福田志愿者群体致敬!
相信不少看过这段片子的市民都深受触动,产生共鸣。生活在福田,随处的可见的福田“红马甲”已然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也早已深深镌刻在福田的文明基因当中。

摆放共享单车、清理道路垃圾、开展交通劝导……人们在福田这座城区感到幸福和温暖,或许是因为无论走在哪里,都有一抹闪亮的红色,成为福田人的热源。



深圳被誉为“志愿者之城”,福田也有着“志愿者之区”的美誉。人们会打趣说:“来了就是福田人,来了就当志愿者。”
志愿者,是福田最亮眼的一抹红。志愿者的背后,是一座城区的文明底色。

福田区莲花中学(北校区)曹靖博一家人都是志愿者,他的妈妈,还是一名服务时长超过1500个小时的“五星级义工”。在父母的影响下,曹靖博4年前成为义工群体光荣的一员。小小年纪的他,服务时长已超过100个小时,还获得“年度公益小达人”称号。

每7个福田人,就有一个志愿者。数据显示,福田注册志愿者人数23万,占150万常住人口的1/7,这些志愿者组成的义工队在福田有665支。
在景区、医院、社区,总能抬头见到的U站是他们的“根据地”,福田区8个城市U站和126个社区U站,今年已开展5000场以上的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市民达30万人次。
福田区义工联合会理事长魏艳萍,是一位服务时长超过50000个小时的老义工。无私奉献20多年,带领福田区义工联发展到了20多万人、成立20多个直属义工服务组,她将义工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她也是深圳唯一的全国“最美志愿者”,获得了义工服务市长奖、“红树林奖”,还被评为2021年第一季度“广东好人”。

在福田,穿上“红马甲”,到社区、U站、学校奉献爱心成为了一种“新时尚”。
做志愿者没有报酬,为什么这些人愿意当志愿者?
事实上,这和深圳长期以来的志愿者文化密不可分。早在30年前,深圳就出现了首个义工组织, 1996年,福田成立了义工联,为志愿者提供了服务民众的平台。之后,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浓厚的志愿者文化。

为什么福田这么多志愿者?这和这座城区长期以来的文化浸润密不可分。
“享受过高大上的草地音乐节、郎朗钢琴演奏会、吕思清小提琴演奏会,中国传统戏曲黄梅戏专场、方锦龙琵琶演奏,还在社区广场听过冯巩讲相声、濮存昕朗诵…… 福田区让我真正享受到了‘家门口’的文化大餐”,一位福田居民表示。

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福田区以文体名人为引领打造的“福田文化菜单”,数十项活动覆盖全年;大中小文体设施“星罗棋布计划”,打造市民家门口一公里范围内的文化圈;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一网统管、一键预约”全覆盖,让预约文体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
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可以说,文化成为这座城区背后的文明之源。
让市民随时随地享受高品质文化服务,近期福田开展的“公共文化进商圈”系列活动,以沉浸式、共享型的公共文化浸润城市消费空间,打造都市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福田样本”。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决定着城市的高度。福田区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文化核心区,建设具有时尚魅力的人文城区,涵养开放包容、创新创意、现代时尚的城区文化特质,塑造阳光、健康、文明、有礼的市民素养。

在华富街道,由快递小哥、外来务工人员、退休干部群众、幼儿园小朋友组成的“红马甲”队伍点缀织就的志愿红,已成为大街小巷最动人、最亮丽的风景。

志愿者的参与,意味着文明城市创建不是政府唱“独角戏”,而是全民齐奏交响乐,形成了“人人参与文明创建,人人争做文明市民”的浓厚氛围。
壮大志愿者队伍,福田义工联还走进校园,通过宣讲发展小小志愿者;将U站作为学校,通过五星级义工的现身说法,将志愿精神传递给市民。同时,定期开展“我是红马甲”市民志愿服务体验,让更多市民解锁志愿者的新身份。
为文明城市建章立制,今年,福田区还在全国率先发布《城市文明典范城区标准》,建设文明城市建设智慧化大数据平台,把文明城市建设打造成永不落幕的民生工程,持续提升管市民文明素养。
“首善之区”需要“首善文明”,高度文明将成为福田最鲜明的标志。以志愿者为标杆的城区文明,已成为福田的温暖底色,构筑起城区的精神家园。
来源:福田团区委、福田区义工联、南方+
深呼吸 圳能量!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深圳官方微信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