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历来是中国人传达对自然的认知与热爱,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一种方式,其核心是以笔墨来传达中国人的精神状态,而中国人的道德或者哲学追求与理念,则是核心当中的核心,即自然与人的和谐。在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6号场馆上,以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展出了53幅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院丘挺教授及其部分学生(贺海锋、何先球、张利勇、陈散吟等人)的画作。

  中国山水画是对中国人生存空间地理上的呈现和诠释,是人与自然契合后搭建起来的心灵空间,“砚边墨戏方寸里,心灵有寄天地情”,画者借山水之形抒发内在之情,一般很难能够契合具体的主题,但在本次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画展上,有两幅画作对此次主题作出了完美的呈现。

《夹金晴雪》《夹金晴雪》/丘挺

  中央美术学院国画学院丘挺教授为纪念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而创作的《夹金晴雪》,是他重走长征路后的创作,是一场超越时空的与历史的对话。他把夹金山险峻的山势用水墨画的方式表达出来,把当代人重走长征路的反馈,通过地理上的转折来展现历史长卷。远看群山,想象数十年前的红军在这山上砥砺前行,时间与空间相互叠加,此刻的蓝天白云依旧,是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山鸣谷应》《山鸣谷应》/贺海锋

  贺海锋老师用“脊梁”来形容自己的画作《山鸣谷应》,他将宏大的叙事与当代化的表达结合起来,山体迭加,水和墨互相调和,层层递进,没有其他颜色的介入,让整幅画呈现出当代化的视觉感受。贺海锋老师的创作过程并非只是对自然的单纯模仿,而是以内外结合的方式,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抒写内心的感受。在他看来,中国的山水画是对笔墨本身的语言的坚守,而中国画的内在核心精神就是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及其向内或向外的诉求。因此这幅画中的“脊梁”不仅是山脊,更是民族脊梁。

  透过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中国山水画,我们可以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贺海锋老师表示:“山水画更多的是在建构精神家园,‘无用之用’正是其核心与价值所在,让人能够在自然秩序当中看到自己的秩序,在这种空间当中建构自己的道德理念或礼仪概念。” 正所谓,“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