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国资国企专场新闻发布会,邀请深圳市国资委、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农产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介绍深圳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总体情况。记者了解到,深圳市国资委目前直管企业30家,上市公司30家,系统员工24.5万名,截至今年6月份总资产达到3.82万亿元。

  今年上半年总资产增长4.8%

  在抗击疫情的大背景下,今年上半年深圳国资依然交出了亮丽的业绩。上半年总资产增长4.8%,净资产增长2.5%,再创历史新高。营收达到3031亿元,增长5.1%,利润总额475亿元,跟去年同期持平。净利润增长也跟上年持平,上交税金增长2.9%。同时,全年承担了重大项目76个,占全市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1-6月份投资计划完成54%。

  1979—2019年,深圳国有经济以年均28.7%的速度,实现了总资产增长2.46万倍。2019年,市属企业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上缴税金创“六个历史新高”。在全国37个省级国资监管机构中,市属企业总资产排名第四位,利润总额、净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均排名第二位。

  混合所有制企业比例达到82.1%

  2019年深圳被列入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成为全国两个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下,深圳市国资委制定了一个未来三年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任务分工,在9个方面、39条举措、106项任务当中进行部署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果。围绕城市国资定位开展补短板,通过重组、整合和新建,搭建了城市特区建工集团、食品物资集团、要素交易集团、智慧城市集团等几个大平台。在混改当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比例达到了82.1%,资产证券化率达到57.1%。在机制方面,深圳国资首批7家企业11个高管职位进行全球招聘,深投控公司招聘一个副总岗位,报名人数超过180人。

  在功能定位上,深圳国资77.6%的产业布局在以保障城市运行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为主体、以金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当中。目前,深圳市属国企承担了100%管道燃气供应,近100%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全市60%的危废处理由国企承担,99%供水和原特区内全部污水处理由水务集团承担,80%菜篮子果蔬供应由农产品集团承担,70%公共交通由地铁和巴士集团承担,66%粮食储备由粮食集团承担,还有60%高速公路运营以及50%集装箱年吞吐量都是由市属国资承担。深圳国资在服务城市当中承担了主力军作用。

  推动国企和民营资本共同发展

  在深圳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四个千亿计划中,深圳国资承担了三个千亿计划,覆盖了8.5万家企业,包括征信、发债、基金,由投控、资本集团、深创投、担保集团、高新投承担,推动了国企和民营资本共同发展。

  国资国企还重点通过“空间保障、科技金融、人才服务、场景应用、平台支撑”,深度融入我市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在空间保障方面,建设运营了71个科技园区,建筑面积2589万平方米,按照市场租金7折的价格,提供给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解决其“用地贵”难题。

  在科技金融方面,打造涵盖天使孵化、创业投资、融资担保、上市培育、并购重组等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累计为6.7万多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超过1万亿元融资支持。在全国率先设立规模达100亿元的深圳天使母基金,撬动社会资本70亿元、投资项目130个。创新投集团扶持167家企业,在全球16个资本市场上市。

  在人才服务方面,设立总规模100亿元人才创新创业基金,“以财助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安居集团累计落实公共住房12万套,占全市同期总量近40%;在建人才住房项目45个,涉及总建筑面积约740万平方米;已供应公共住房近3.5万套,服务超过2000家企业、近10万人才及其家属。

  在场景应用方面,机场、地铁、巴士、园区、港口等企业,为5G、人工智能、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等新技术加快推广提供应用场景。

  在平台支撑方面,组建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打造新兴产业的发现平台、引导平台和投资平台,建设68个国家和省级创新载体,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资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