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种植下水仪式现场珊瑚种植下水仪式现场
科学家带领潜水志愿者将长势良好的珊瑚苗种在海床上科学家带领潜水志愿者将长势良好的珊瑚苗种在海床上

  深圳晚报记者 黄楠 余海洪/文 通讯员 刘雨婷 陈舒明/图

  近年来大鹏新区致力于恢复海洋生态。7月19日上午,3万多株珊瑚苗在大鹏新区大澳湾海域“安家落户”,这也是我国史上规模最大的海底育林活动,2017国际潜水小姐中国区冠军何灏浩带领潜水小姐们潜入海底种下了第一批珊瑚幼苗。

  据悉,育林项目是根据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对东部海域珊瑚礁资源调查结果,选择大鹏半岛海域常见的珊瑚优势种作为增殖修复种类,在大澳湾海域种植多达20种珊瑚苗,包括霜鹿角珊瑚、十字牡丹珊瑚、翼形蔷薇珊瑚等,总共约33600株珊瑚,种植面积达17亩,由3名科学家带领10名潜水志愿者于一个月内完成种植。本次活动是在大鹏新区经济服务局指导下,由中海石油深圳天然气有限公司出资,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执行,这是继上个月三方合作开展增殖放流之后的又一次重磅合作,在开创的“政府引导、企业出资、第三方实施、社会参与”海洋生态补偿新模式上持续发力。

  近年来,为恢复海洋生态,大鹏新区委托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先后投放了68座人工珊瑚礁,种植了13000多株珊瑚苗,定期跟踪回访,总体成活率在85%以上。此次活动不同于以往的网圃培育,在种植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创新,通过人工水下科学作业将长势良好的珊瑚苗直接种在海床上,使大鹏海域受损的珊瑚礁生态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据了解,2016年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在大鹏新区建成国内首个珊瑚保育中心。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提升和巩固,保育中心的珊瑚修复与繁育技术已较为成熟。未来,中心将规模化人工繁育和海底种植,逐步恢复深圳最美珊瑚花园。“珊瑚礁生长缓慢,破坏一株珊瑚只需要几秒钟,但要恢复一片珊瑚却可能要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光。”廖宝林指出,在通过人工种植技术逐步恢复珊瑚礁生态原貌的同时,还应该更多地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