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正在检查患者。家庭医生正在检查患者。
在社康中心量血压。在社康中心量血压。

  在深圳,无论你是不是户籍居民,只要在深常住,就可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14项免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去年,政府对这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助达到了10.07亿元,按市统计局2017年常住人口数计算,人均经费达到80.35元。根据《健康深圳行动计划(2017-2020年)》,到2020年,常住人口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标准还将提升到120元以上。

  ■ 项目清单有哪些? 看看《深圳市民健康手册》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而公共卫生服务则是落实“以健康为中心”的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

  儿童计划免疫的疫苗有哪些?在什么时候接种?老人的健康管理有什么内容?……去年,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印了《深圳市民健康手册》,明晰我市向市民个人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清单、服务内容、获得途径等。市民可以到市卫计委网站下载电子版,也可以到各个社康中心领取纸质版,项目清单一目了然。

  市卫计委还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就在我身边”的宣传月活动和各种针对不同人群的媒体平台,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了广泛宣传,提高市民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据介绍,政府为深圳市民提供的免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共有14项:

  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2、健康教育

  3、预防接种

  4、0-6岁儿童健康管理

  5、孕产妇健康管理

  6、老年人健康管理

  7、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8、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

  9、中医药健康管理

  10、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11、卫生计生监督协管

  12、慢性病健康管理

  13、免费发放避孕药具

  14、健康素养促进

  其中,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健康素养促进两个项目是去年新增的项目。

  此外,为降低老年人流感、肺炎疾病负担、减少儿童脊灰疫苗相关病发生概率,在国家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础上,去年我市还专门安排财政补助资金3000余万元,新增为60岁及以上深圳户籍和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接种流感、肺炎疫苗,以及儿童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免费接种等惠民服务项目,进一步增强市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获得感。

  ■ 项目如何抓落实?

  市区卫生“一把手”亲自抓

  深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广东省关于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要求,市区卫生部门都将此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加强组织领导、督查考核和宣传引导,持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水平。

  市卫计委将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纳入医改重点工作。医改办与公共卫生处合并,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公室调整至医改办,并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基层公共卫生促进部,承接日常管理工作。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改革工作的统筹协调力度。

  市卫计委制定了《深圳市常住人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分配指导标准(试行)》,初步形成社康机构自查、区级全面考核、市级抽查复核的绩效考核机制,并完善了项目资金管理制度。

  2017年,全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78.07%;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9.76%、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93.65%;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分别为87%、87%、56.48%;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72.48%、72.09%;重性精神疾病、肺结核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87.05%、99.96%。

  去年,全市累计创建健康单元724个,龙华区获评国家健康促进示范区、港大深圳医院获评国家健康促进医院称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至17.27%。

  药具智能发放机总数达到1472台,实现了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联网,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管理精细化。去年,全市通过智能发放机免费领取药具人数达到190万余人次,领取安全套1870余万只,药具智能发放占总发放量的85%以上。

  据悉,目前市卫计委正在研究制订《深圳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以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形式从顶层设计上加强制度建设,从组织管理、资金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等方面,明确市区政府相关部门、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社康机构及居民个人的责权利关系,促进项目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接下来,还将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财政补助机制、量化标准制度,加快推进市民健康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量化评价和考核,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到实处。

  ■ 慢性病如何管?

  健康管理智能化标准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居民的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糖尿病高血压两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去年,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与腾讯公司合作构建基于“互联网+医疗”的慢性病管理新模式。为高血压患者配备可穿戴的24小时动态血压设备和远程智能血压计,对病情实时居家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实现有效的远程监护和个性化指导,发挥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效能。

  去年,我市以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管理为突破口,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的水平。如智能化:通过实施社区高血压智能化综合管理教育项目,在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中嵌入智能化模块,对高血压患者进行10年心血管风险评估,并依据患者的风险分层给出相应的综合治疗方案和用药推荐,提升基层高血压健康管理智能化、标准化水平。专业化:探索慢病联盟患者管理模式。建立公立医院专科医生进社区建立专科医生工作室、开展技术指导活动等工作制度和财政补助机制,带动社康中心提高高血压防治水平。同时举办“心血管病防治指南推广培训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规范培训班”,促进基层慢病患者规范有效管理。

  ■ 服务如何便捷获取?

  2020年社康将达1200家左右

  市民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是由居住地的社康中心提供。深圳全面加强社康机构的基本建设和能力提升,进一步筑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平台。

  社康服务网络扩大。2017年,全市新增社康机构23家,社康机构总数达到610家,基本实现“一社区一社康机构”。根据《深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未来将重点加强一类社康中心的布局,以及在商务区、功能区设置社康站,到2020年,全市社康机构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倍,达到1200家左右。

  社康建设标准提高。近年来,市、区财政先后投入10.2亿元,实施社康机构基本设备标准化配备和更新,目前全市社康机构标准化设备配置率达到97%以上。市政府出台建设卫生强市的实施意见,把政府办社康机构设置纳入《深圳市城市规划与准则》,将规划新建的社康机构业务用房面积最低标准提高至1000平方米以上。

  家庭医生服务做实。市卫计委先后印发了《深圳市家庭医生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出台了全国首个家庭医生服务“地方标准”《家庭医生服务规范(SZDB/Z 286-2018)》,建立健全了家庭医生服务财政补助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从2017年起,对家庭医生团队为本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提供的家庭医生服务,按每一签约参保人每年120 元的标准给予财政补助。目前,全市610家社康机构全部提供了家庭医生服务。3018名医师参加了家庭医生服务,累计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居民400余万名,常住人口签约率33.68%,重点人群签约率为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