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深圳科普展开幕,小朋友向在场的嘉宾和观众介绍中国“天眼”模型。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登 摄昨日,深圳科普展开幕,小朋友向在场的嘉宾和观众介绍中国“天眼”模型。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登 摄

  深圳商报记者 刘娥

  从探索星空的中国“天眼”模型到探索深海的“科学号”模型,再到揭秘深地的地球深部勘探关键技术,20件大国重器昨日亮相“深圳市科普展暨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成果巡展”。

  作为第二十一届高交会的分会场,本次科普展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少年宫承办。活动以“爱生活,爱科学,爱国家”为主题,以互动、实物、模型、图文等形式,展出了超过100项展品,将为市民带来为期一个月的科普盛宴。

  中国科学院院士、副院长张亚平,中国科普第一人、联合国教科文“卡林加奖”获得者李象益,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协主席陈勇,深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洁,市科协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林祥,共青团深圳市委书记方琳等出席活动开幕式。

  中科院科学创新成果亮相

  本届科普展展示了中国科学院“深空”“深海”“深地”“深蓝”“生命科学”“农业”“生态”“大科学装置”八个方面的科学成果,向深圳市民展示了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创新能力。

  记者获悉,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完成了我国首次万米深渊科考,抢占了深海科技前沿制高点。展出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模型成为现场“流量王”。据展览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中国科学院为“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控制系统、机械臂和浮力材料等关键部件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主导完成了“深海勇士”号所有潜次。目前,中国科学院拥有“科学”“探索”“实验”和“创新”四系列九艘现役海洋科考船。

  大批“大国重器”现身展览

  本届科普展分为机器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脑科学、新材料、海洋科技、深圳青少年科学与艺术节六大板块,并展示了一大批“大国重器”和民间科创成果。

  在展览活动现场,“中国天眼”FAST模型吸引了市民驻足参观。据悉,“中国天眼”FAST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其综合性能和灵敏度比现有同类望远镜提高数倍。

  垃圾分类是当下的社会热点。本次展览展出的智能分类语音垃圾桶成为热门展品。据悉,该智能分类语音垃圾桶是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创造力实验室7名三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的项目。该垃圾桶可通过App语音识别,控制相应的垃圾桶自动打开桶盖,解决不知道是什么垃圾的问题。

  “小记者”为市民导览讲解

  本届科普展上,一批穿着红色马甲的“小记者”穿梭在各个科普展区,为市民介绍科技成果,进行科学演示。据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小记者”来自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香山里小学、宝中(集团)实验学校、红岭实验小学等学校。

  “这些小记者不仅科学知识储备丰富,还讲解专业,让我看到了深圳青少年较高的科学素养,这让人十分欣慰。”带着孩子来科普展观展的市民蒋女士表示。

  林祥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科普展为广大市民体验科学奥秘、感受创新精神提供一大窗口。活动首次成为高交会分会场,并突出科普功能和作用,是对高交会主展览的有益补充。活动意在普及《深圳经济特区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该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将厚植深圳科学素质土壤,培育创新发展动能,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未来,将把科普展打造成为深圳市开展科普工作的示范性项目。

  据悉,科普展期间还将举行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博士课堂”“创新课堂”等科普课程将为中小学生带来多场与科学的亲密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