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购买塑料袋打包商品。深圳晚报记者 张焱焱 摄 ▲顾客购买塑料袋打包商品。深圳晚报记者 张焱焱 摄

  深圳晚报记者 吴洁 李超

  近期,广东省发改委、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广州、深圳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等,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2年年底,全省范围内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等。《实施意见》自9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版“限塑令”能否带来减塑行动力升级?深圳具体执行情况如何?有何探索?如何才能推动限塑、禁塑真正落地?对此,深晚记者展开调查。

  现状

  农贸、餐饮外卖市场普遍使用普通塑料袋

  9月1日清晨,福田农批市场热闹非凡。深晚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摊主将市民挑选好的蔬菜装进普通塑料袋里。“我多给你2个塑料袋,你买的菜都可以装进去。”林阿姨在福田农批市场卖菜已有3年,她告诉深晚记者,平日里,她会为买菜的市民免费提供塑料袋,日均使用100多个。在她看来,如果不把服务做好,很难有“回头客”,多提供几个塑料袋并无大碍。

  连日来,深晚记者走访多家农批市场发现,不少摊主并没有听过新版“限塑令”的消息,目前,仍普遍使用普通塑料袋。“我们考虑过使用全生物可降解塑料袋,但价格比普通塑料袋贵2倍左右。”福田香梅市场一名摊主向深晚记者表示,由于全生物可降解塑料袋的成本高于普通塑料袋,农贸市场难以全面推广使用。

  除了农贸市场,餐饮外卖市场等带来的塑料污染问题同样不可忽视。近日,深晚记者随机从某外卖平台点了6单外卖发现,仅1家餐厅使用铝箔餐盒和纸袋,其余餐厅均使用普通塑料袋打包餐食。美团外卖2020年8月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团外卖单日订单量已突破4000万。若按每个订单消耗一个塑料袋计算,这意味着日均消耗4000万个塑料袋。

  探索

  商超市场推出可降解塑料袋

  塑料包装可能带来的污染问题已然引起社会关注。关于“怎么解决”,商超市场已经在行动,电商和物流企业也纷纷试水。

  近日,深晚记者走访深圳多家生活超市发现,深圳部分商家推出了可降解塑料袋,并向市民有偿提供,售价0.2元至1元不等。沃尔玛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沃尔玛持续推进门店减塑行动。目前,全国所有山姆会员商店已全部使用全生物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家乐福方面则透露,目前,深圳门店已向顾客有偿提供可降解塑料袋,并提供可循环利用环保购物袋供顾客选择。

  天虹生活超市方面介绍,天虹拟开发全生物可降解购物袋,预计11月上市,替代现有不可降解的购物袋。华润万家方面表示,将在年底前推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全生物可降解购物袋。其他部分零售超市则表示,缺乏替代产品是推进减塑的主要困难。

  快递包装亦是塑料污染治理的重要一环。市邮政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深圳加快推行快递绿色包装,试图破解快递垃圾污染之困。截至今年6月,全市电子运单使用率达99%,“瘦身胶带”(45mm)封装比例达95%,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83%,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91%,快递包装正在逐步“变绿”。不过,目前,仍面临可降解材料成本高等难题。

  专家

  政策引导、替代品研发等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深晚记者梳理发现,事实上,早在2008年,国家就提出了“限塑令”。限塑、禁塑已是社会共识,社会各界也纷纷进行探索。

  当下,“限塑”为何依然面临难题?9月1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表示,塑料袋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逐步减少甚至完全禁止仍需要一个过程。他提到,目前,我国在减少塑料制品使用方面仍缺乏清晰、有力的监管机制。加之替代产品的供给能力不足,塑料污染治理仍面临着不少问题。

  如何才能推动限塑、禁塑真正落地?刘建国建议,在减少塑料制品使用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比如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由生产者承担一定的回收和处理责任;比如引入押金返还机制,通过奖励机制增强消费者的回收意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针对可替代材料及产品,相关部门应给予税收减免等激励和扶持政策,鼓励其加大供给,并加强监管。

  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秘书长蒋南青则表示,塑料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相比此前,新版“限塑令”不仅在使用环节进行规范,还从塑料袋生产、销售、回收利用等环节进行全面规范。她认为,这些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在垃圾分类的大背景下,塑料垃圾应注意分类收集,并全面规范回收利用环节。

  蒋南青提到,要让“限塑令”真正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政策引导、消费自觉、源头减量、替代品研发等方面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她认为,塑料污染治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是治理塑料污染的基础。消费者应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理念,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