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爱人才,圳等您来”满布深圳街头巷尾的这句标语,显示出这个创意之都对于人才的渴望。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规划之下,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路径更加明确,制造业要从“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人才”将在大湾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记者近日走访了深圳多家高端制造企业,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把人才视为最珍贵的资产。而在个税改革新政落地后,它们都不约而同地在招揽高端人才、培养研发人才上加大了资金的投入,“人才战略”正式吹响了集结号。

  合理税负打破人才流动壁垒

  “珠三角九市个人所得税(以下简称‘个税’)税率在3%-45%之间,港澳地区在15%左右。高端人才普遍薪资较高,他们在深圳及内地工作的实际税负,已远高于在港澳和海外工作的水平。”毕马威中国华南区税务主管合伙人李一源认为,目前约有17万外籍人士在深圳工作,如何打破“个税墙”、最大限度吸纳优质人才,是各方亟需考虑的问题。

  由于中国整体处于发展中阶段,部分城市要打破“个税墙”,既需要在税负上“真降实减”,也要兼顾全国税收公平的“大棋局”。据广东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6月22日发布的通知,大湾区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在珠三角九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已缴税额超过其按应纳税所得额的15%计算的税额部分,将由珠三角九市人民政府给予财政补贴。

  “新的税收补贴政策,既能切实降低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税负水平,也能有效规避各地区税收攀比局面的出现。我们的测算结果显示,在享受大湾区个税补贴后,部分境外人士在内地工作的个税税负明显降低,基本趋近于在香港地区工作的税负水平。”李一源说。

  减负新政刚刚出台,不少来自港澳的“创客”早已闻声而动。“在前海,境外高端和紧缺人才可享15%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优惠,叠加今年个税起征点提高及各类专项附加扣除,税负有了明显的下降。再加上孵化器本身的资金、项目、场地支持,许多港澳青年对在前海创业有了更浓的兴趣,纷纷来电咨询。”据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孵化器已催生港澳台及国际团队176家,其中超半数项目成功获得融资,累计融资总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

  税收新政加速行业头部人才向深圳集聚

  在经济全球化、生产国际化分工的时代条件下,价值创造所依赖的人群分布更加聚焦,呈现出帕累托曲线特征。深圳富有吸引力的税收优惠条件,让不少有国际化战略的公司招纳行业头部人才更为得心应手。

  深圳市华科创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银纳米线技术为核心的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战略新材料领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该公司首创直径为20纳米的银纳米线,超越了国际最先进的美国30纳米直径量产标准,成为新材料领域最年轻的“独角兽”。

  “世界一流的技术实力源自世界一流的研发团队。最开始华科创智仅有10人不到的队伍,现在,我们已组建起研发人员占比超过40%的‘孔雀团队’,设立了华东生产基地,并与华南理工大学曹镛院士团队共建了深圳市院士(专家)工作站。”该公司财务总监王家强介绍道,“团队建设的道路上,离不开国家好政策的支持。近期出台的新个税政策让我们能够支付更具竞争力的薪资,这对提高我们的研发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工薪阶层获得感强,企业用工成本降低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力资本要素、技术进步乃至制度的优化,都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个税调节收入再分配的基本职能,达到激励勤劳、鼓励劳动的正面效应,成为了新个税法的重要考量。

  根据深圳税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深圳市个税新政惠及898万自然人,释放红利101.5亿元,人均减税超过1000元。其中,月工薪收入2万元以下的工薪阶层减税获得感最强,减税规模占总体个税减税额的五成以上。

  “酒店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本影响到酒店生存发展的竞争力。”明华(蛇口)海员服务公司明华国际会议中心财务负责人戴玉平介绍,明华中心在职员工338人,个税改革前,代扣代缴税款人数为181人,去年10月个税调整后,纳税人数大幅下降为68人,减税幅度达41.84%,今年1月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实施后,税负进一步降低,需缴个税的人数下降到38人。

  “个人所得税改革,考虑了个人的差异化情况,减轻了纳税负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德勇在题为《个税改革助力中国经济实现“六稳”》的文章中总结道,“这将使个人能够为实现美好生活向往而更积极地投入到生产生活中,进一步激发通过个人努力实现更好的发展,为未来经济发展增添乐观预期。”

  (通讯员:吴珊、李驰、陈海林)

  (责任编辑:成颖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