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净所在的院感科,全称是医院感染控制科,预防和控制医院内发生的各类感染。“管天管地管空气”,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也是极为重要的关卡,如果说医护人员是这场抗“疫”战斗中冲锋在前的“矛”,那么,科学的院感防控就是保护他们免受感染的“盾”,可以说,他们肩负着医务人员“零感染”的重任。
有条不紊 快速落实 他们诠释“总医院速度”
突发的疫情,对医院的诊疗技术和诊疗规范,是个重大考验。
“工作永远做在最前面”,基于对专业领域的高度敏感,早在1月上旬,院感科所有人就已行动起来,集体取消休假,全力投入到工作中,根据疾病的传播特点,制定了新冠肺炎感控相关流程,并结合之后的国家指南实时更新、开展全员感控培训及演练。
“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总医院在疫情初始,就已启动入院分区域就诊机制,不断提高医护人员分诊、预检效率,降低院内交叉感染风险。院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考察,从布局、制度、流程、人员管理等方面严格区分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清洁区,在发热门诊设立专门接诊流行病学史阳性患者的分诊通道和诊室。同时,为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医院紧急改造了多间满足感染控制要求的急诊留观病区及隔离病房,调配了移动氧气瓶、便携式血氧检测仪等各种设备到发热门诊,用于新冠肺炎的临床救治。
快速反应的成效很快显现出来,1月22日,一例发热且流行病学史明确的患者在医院急诊留观病区候诊,我院新冠肺炎专家组迅速进行会诊,并按指南将患者第一时间转至定点医院。1月25日,该患者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成为我院第一例确诊患者。而在此之前,发热门诊、急诊隔离病区就已经按照标准分区,把患者之间、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跟我们应对流感或其他传染病的差别很大,面临的敌人是全新的,未知的,非常狡猾和隐匿,整个流程都要重新梳理、制定,确保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安全。”院感科主任陆坚举了个例子,拿发热门诊来说,总医院原本就开设有发热门诊,专门接诊有发热症状的患者。就地理位置而言,这里处在全院的下风向、远离门诊和住院区的入口,有独立的出入通道,无论是从布置、流程、格局等各方面来说,都堪称是个完美的小型“战场”,但随着抗疫需求升级,发热门诊也在此基础上不断加“buff”。1月24日开始,发热门诊调整为24小时全时段开诊,并且抽调医护、财务、后勤等30多名人员到位,紧接着启用方舱CT,“我们做到了5个不出门,也就是病人进到发热门诊来,挂号缴费、看病、取药、检验、拍片,全部一站式搞定,最大程度避免发生交叉感染。”陆坚说。
“话痨”大王、找茬儿”专家,他们部门“管一切”
“穿、脱防护服的时候,一定要慢不要着急,同事之间相互检查提醒。”
“在污染区工作时,千万不要用收触摸自己的面部皮肤,更不可以揉眼睛。”
“预检分诊一定认真询问流行病学史,千万不可流于形式。”
……
过去的一个多月,这样“唠唠叨叨”的话,彭净已经反复复说了无数遍,防护用品穿脱培训和“一对一”的考核早就成了常态,“我们先是针对重点科室做集中培训,同时也做点对点培训,做到了三个全覆盖,即人员全覆盖、流程全覆盖、科室全覆盖。”
“医护人员必须首先保护好自己,才能救更多人!”彭净说。为了减少暴露感染,他们像带着放大镜一样去“挑刺”临床科室的诊疗操作,对每一个环节严查细究,“绝对不能有一丝侥幸心理。”抗疫前期,院感科针对医生、护士、行政、安保、保洁、志愿者等根据工作需要开展不同层次的感控培训30余场,并将个人防护视频录制成课件、制作重点科室及部门消毒隔离操作流程等培训制度60余种,
仅仅“路线标识、就诊指引”这一项工作,短短八个字就包含了院感人的无数心血。进入总医院院区,有发热症状的患者应该去哪里、没有发热症状的普通就诊患者应该去哪里、医护和患者在什么位置做什么、怎么走,全部清清楚楚。而这些流程不是“纸上谈兵”想出来的,都是根据实际情况,用脚步“刷”出来的。为了设计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两缓冲带、患者通道、员工通道“三区两带两通道”的路线及相应流程,彭净和何嘉宜常常风风火火穿梭在医院各个角落:从发热门诊到急诊,从普通病区、门诊到隔离病区,反复梳理防控流程,指导消毒隔离及转运病人各个环节,绝不留感控盲点、不留死角、不留空白。
2月19日 为全部在院患者筛查核酸采样
2月24日 深圳大学教职工返工评估、草拟疫情期间外来人员管理制度
2月27日 住院患者入院鼻咽拭子采集流程优化及入院流程优化
……
翻看这份“院感日记”,每一项内容都简明扼要,正是院感科这一段时间来工作的真实写照:仔细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
“说我们感控’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一点儿也不夸张。”彭净说,特殊时期的感控人更是化身多面小能手,职业暴露、院感诊断、多耐管理、标准预防、手卫生……“比如检验科会接触到血液、痰液、大小便这些高危标本,我们要协助医护人员做感控,指导他们怎么采集、护工怎么运送,送到检验科后怎么处理避免环境污染等等。”
每天早上8点,彭净会准时出现在发热门诊交班现场,了解院内所有疑似患者、留观患者、转出患者的最新数据及情况,除此之外,他们的工作还包括参与制定院内全部感染控制流程及制度、制作各类院感培训课件及视频、为住院患者和医学隔离观察点人员采集核酸标本、组织培训院内督导员队伍对医院进行地毯式全方位督导、审核所有新入库房防护物品的安全性及指导临床正确使用,为返岗员工、隔离返岗员工及新入职的员工院感评估等等……事无巨细,都要过一遍院感。
正是在这些执盾者的努力下,为广大医患铸起了一道隐形的防线,总医院各项防疫工作有条不紊,医护工作者至今“零感染”。
一个主心骨 两朵“铿锵玫瑰” 三个最强感控人
面对新发传染病,人们都毫无经验,应对措施也在不断更新。短短一个多月,卫健委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已经更新至第七版。为保证我院新冠肺炎病例筛查科学规范准确,疫情控制高效彻底,感染控制科也根据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国家指南和院内制度,不断优化流程,制定了符合科室实际的工作流程,梳理了科室规章制度近60项。
随着复工复产陆续开始,控制疫情传播的焦点转移到大城市身上,作为上海救治组专家、深圳大学总医院感染科主任陆坚强调,工作重心虽有转移,但仍在“攻坚阶段”。
陆坚主任曾在2015年参加中国公共卫生医疗队,前往西非执行国家抗击埃博拉出血热公共卫生任务,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感染防控专家,在他“惊心动魄”的经历中,抗击过“非典”、参加过H5N1和H7N9、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几乎所有广东省重大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临床救治及防控工作,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陆坚再次临危受命,作为国务院和广东省委派的感染防控专家第一时间奔赴广东省各地和上海参与指导城市防控工作,毫无疑问成为总医院感控团队的“主心骨”。“我们是保护伞,是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门。”
在本院的疫情基本接近尾声时,彭净又被指派到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第二批支援院感科的队员,彭净说:“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很充实,在这里我主要负责所有收治阳性患者隔离病房的院感督导工作,每天穿梭在隔离病房内,看着辛苦工作的医务人员,我能为他们的安全和疫情控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自豪”。何嘉宜“白加黑”连轴转了两个多月,这期间为了做好感控工作,拍视频、做海报,意外成了“跨界”全能,她说,等疫情过去,最想回家看看爸妈,和小伙伴们约一场羽毛球。
送走第一批发热门诊支援小组后,彭净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希望深圳继续保持病例零增长。今天,阳光清冽,温度刚好,春天就在踮脚可及的地方。”
通讯员:杨柳
审核:陈珂珂
责任编辑:吴紫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