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节到了,无论是除夕还是大年初一,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肺病科的病房里,都可以看到科室主任徐卫方和护士长吕海鹏忙碌的身影。她们说:“春节坚守岗位是我们的职责,让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让他们的家属少一分牵挂,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徐卫方和吕海鹏均从业约30年,她们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治和护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徐卫方和吕海鹏带领医生和护理团队“双剑合璧”,一次次把危重症患者从生死边缘线上拉回来。
帮助重症患者化险为夷,让家属少一些牵挂
今年春节,肺病科还有很多病人没有出院,而且大多数高龄的重患。2023年1月21日是除夕,除夕早晨7点半,徐卫方准时赶到医院。8点,徐卫方带领医护团队对留院过年的患者查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优化治疗方案。除夕当天,徐卫方在病房里忙碌的时候,很多人都已在家里准备年夜饭了,徐卫方还一直没时间准备过年的东西。自从2015年加入到广中医深圳医院以来,每逢春节和节假日,徐卫方都是在医院里值班。

除夕的前一天(1月20日)徐卫方出门诊的时间从当天早晨8点一直持续到下午2点半,她连午饭都没来得及吃。让徐卫方开心的是,这天的门诊她接诊了一位前来复诊的患者。2022年12月底,这名74岁的男患者从急诊科转入肺病科,他有脑梗病史,感染新冠后,病情非常危重。徐卫方带领肺病科团队精心救治,老人在2周后脱离了呼吸机,顺利出院了。曾经处在生死边缘的老人正在顺利康复,徐卫方的心情特别愉悦。
大年初一,徐卫方一早就对科室24位危重患者开展查房,又紧急派遣呼吸专科骨干到心血管科为一位血压血氧突然下降的新冠危重患者紧急会诊,实施床边纤支镜检查,处理气道痰痂及出血,做病原体精准诊断,保障患者平安过年。
患者微笑的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
2022年12月以来,肺病科的重症患者急剧增加,救治任务异常繁重,吕海鹏曾经长达一个多月没有回家。除夕凌晨3点,吕海鹏才结束前一天的工作,除夕早晨6点,她开始为病区6位采血困难病危患者抽血,亲自为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的危重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更换管道、监测中心静脉压、检查夜班护士工作质量等。8点,她又跟随徐卫方查房。

老人依然对“插胃管”非常抗拒。吕海鹏连续两天向老人讲解插胃管的治疗意义,在吕海鹏的耐心劝导和解释下,老人主动同意接受插胃管。留置胃管的第二天,老人见到吕海鹏时开心地笑了,还向她竖起了“大拇指”。除夕当天的护理工作异常繁忙。一位危重患者输液困难又拒绝深静脉置管,经过耐心沟通和劝解,吕海鹏为其建立了外周静脉通道,顺利完成输液。一位患者需要膀胱造瘘管,在外科、超声科等科室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紧急更换成功。晚上7点半,一位危重患者突发痰堵血氧、血压下降,经过紧急床边镜检查、实施抢救,终于化险为夷。
吕海鹏从事护理工作将约30年,拥有丰富的护理经验。她表示:“护理工作琐碎而意义重大,当看到患者微笑的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了,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日前,肺病科接诊的一位老年患者处在自主进食和不能自主进食之间的状态。按照治疗规范,需要为老人留置胃管。住院一周后,老人依然对“插胃管”非常抗拒。吕海鹏连续两天向老人讲解插胃管的治疗意义,在吕海鹏的耐心劝导和解释下,老人主动同意接受插胃管。留置胃管的第二天,老人见到吕海鹏时开心地笑了,还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医生的职业理念就是救死扶伤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肺病科是深圳市中医特色专科,是集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科研及教学及其康复为一体的呼吸系统疾病优势学科,该科室引进了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董竞成教授团队,该科室在深圳市率先建立了中西医结合肺康复体系。
在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徐卫方带领下,该科室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法诊治各类呼吸系统疾病,并在呼吸危重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进入2022年12月以来,肺病科床位使用率一直在100%以上,高峰时危重症患者达到80%以上,患者年龄最大的95岁。
徐卫方同时兼任深圳市中医药防治新冠病毒专家组成员,在完成重症患者救治的同时,她坚持每周出诊,一般每天下午要看50多个患者,经常忙到晚上7点多才结束门诊工作。
“并不是我一个人在坚持,科室里的每个医生护士,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全力照护患者”,徐卫方说,“医生的职业理念就是救死扶伤”。
审核:刘屹龙
编辑:李越
深呼吸 圳能量!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深圳官方微信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