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波的《小芳》让1993年成为“小芳年”李春波的《小芳》让1993年成为“小芳年”

  除了负责歌手的整体包装和音乐制作,制作人还拥有资金调拨权,同时也承担相应的制作风险责任。陈小奇担任企划部主任时,就曾为了李春波而向发行部“拍桌子”:1993年,名不见经传的东北歌手李春波带着自己创作的《小芳》跑遍广东各大唱片公司,却处处碰壁。辗转之间,李春波联系上中唱企划部的李广平和陈小奇,两人一下子就被这首质朴而动人的歌曲打动。陈小奇回忆:“我一听就觉得这首歌很有个性,决定以分成的方式与李春波签约。”然而,发行部却不愿意接这个活。“他们都觉得风格太土了,而且全部都是原创歌曲,肯定卖不动。”陈小奇于是大手一挥:“如果亏本了,我们企划部负责!”之后,专辑《小芳》半年内销量突破100万,在大江南北掀起一阵“小芳热”。李春波一炮而红,1993年也被称为“小芳年”“李春波年”。

1993年,陈小奇(左四)携陈明(左三)、李春波(中)、甘萍(右三)、张萌萌(右二)到北京举行歌手推介会  1993年,陈小奇(左四)携陈明(左三)、李春波(中)、甘萍(右三)、张萌萌(右二)到北京举行歌手推介会

  造星之火向全国蔓延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贫瘠了多年的大众文化市场正嗷嗷待哺,流行音乐产业正是一片蓝海。陈小奇回忆,当时要推出一个新人几乎毫无难度:“各地电台都会主动联系我们,让我们上节目。”流行歌手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大红人,他们在各地开演唱会和签售会,火爆程度堪比现在的流量明星,歌迷多到甚至把场地的门口都挤破了。

  1993年,踌躇满志的陈小奇带着甘萍、李春波、陈明、张萌萌四位歌手北上,在北京、上海两地举行中唱广州公司歌手推介会。5月底,陈小奇一行人先到了上海,没想到,这一炮哑了:推介会乏人问津,上海媒体反应颇为冷淡。陈小奇咬咬牙,继续往北走,北京的反响竟然与上海大相径庭。

  25年过去,陈小奇仍对那天的情景记忆犹新。推介会在北京保利剧院举行,当天剧院的电风扇刚好坏掉了,特别热。而媒体的热情丝毫不亚于那天的气温,总共有七八十家媒体到场采访,其中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在推介会上,陈小奇对中唱企划部的工作和旗下歌手做了介绍,引发媒体莫大的兴趣。“他们问了很多问题,比如如何选择歌手、怎么组织作品,等等。也有很多人问什么叫做‘企划部’,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陈小奇说,第二天铺天盖地都是这场推介会的报道。